[发明专利]全空间原位氮磷拦截水生态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4456.7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0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原位 拦截 水生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空间原位氮磷拦截水生态修复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水体污染或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等。利用浮床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使水生植物得到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由此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和降解水体中污染物质;同时根系也为水中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固着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最后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转移出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膜法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具有水量、水质、水温变动适应性强,处理效果好,污泥量小(约为活性污泥法的3/4)、同时具有硝化和反硝化的优点。
然而,生态浮床由于漂浮在水面,其对水体的治理范围受其上水生植物根系的限制,其治理效果仅限于水面以下50cm以内区域,对大于50cm区域水体几无效果,在水体空间上存在严重的分布不均现象。而生物膜法在水位变化明显的污染水体的原位污水处理中,由于传统生物膜载体填料的使用需要构筑大型池体,以防止载体填料在水处理的过程中随水流的流失,或需要绑缚在搭建的固定的框架上来实现固定。因此,这种固定方式就无法适用于污染水体的原位处理,且污染水体原位修复也限制了曝气类动力设施的使用。环境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冬季低温,不仅对无曝气生物膜载体挂膜效果影响极大,对生态浮床的水治理效果也存在严重影响。
生态浮床技术和生物膜法均为水污染处理中应用较广的治理技术,将生态浮床技术和生物膜法相结合,可弥补生态浮床设施治理效果在水体空间中分布不均的现象,并通过耐寒菌剂的和耐寒水生植物的添加和应用改善两种技术在冬季低温的水治理效果。将生态浮床技术和生物膜法合理组合使用在水体点、面污染源的氮磷拦截和治理领域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生态浮床技术在治理中存在着分布不均的效果以及生物膜法需要特殊固定框架固定且在冬季使用效果不明显,挂膜时间长,挂膜效果不好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将篮筐状生物膜载体组合生态浮床技术应用于污染水体原位氮磷拦截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空间原位氮磷拦截水生态修复方法,采用生物膜组合生态浮床技术实现对污染水体原位氮磷拦截,包括如下步骤:
(1)单元生物膜载体结构的设置:将帘式生物膜载体包围形成半封闭单元生物膜载体,单元生物膜载体中固定生物膜载体填料,以未封闭的一面为开口面,开口面相对的一面为底面,其他为侧面,在单元生物膜载体的角部设置连接扣,在单元生物膜载体的一个侧面外的角部安装锚爪;
(2)生物膜载体的固定:将单元生物膜载体的开口方向面向污染源汇入方向,使单元生物膜载体固定于需处理的水体中,所述单元生物膜载体一端固定于水体底部,另一端浮于水中,所述单元生物膜载体固定时用杆件将单元生物膜载体角部的锚爪一起叉至软底泥10~15cm处,单元生物膜载体上端距水面20~50cm,根据需要处理的水体面积及水体深度选取若干单元生物膜载体进行连接组合成生物膜载体,所述单元生物膜载体之间采用固定在单元载体各角的连接扣连接;
(3)生物膜载体挂膜:在污染源排放口或雨水径流污染源区投加污水处理菌剂,所述污水处理菌剂的投加量为50~100g/m3,污水处理菌剂随水流进入生物膜载体中,被生物膜载体层层拦截,对生物膜载体进行原位挂膜;
(4)控制污染源排放口或雨水径流污染源汇入水体的角度:改变污染水体排放终端管道铺设角度或控制雨水汇流槽/渠角度,控制污染源排放口或雨水径流污染源汇入水体的角度为30°~60°;
(5)生态浮床的设置:在生物膜载体上方设置生态浮床,采用定位杆将生态浮床固定于近岸边,所述生态浮床上种植有耐寒性植被,植被密度为20~35根/m2。
所述步骤(2)中的单元生物膜载体之间的间距为30~50cm。
所述步骤(1)中所述生物膜载体填料为弹性生物膜载体填料或仿水草生物膜载体填料,所述生物膜载体填料的密度20~40根/m2。
所述步骤(4)中生态浮床在水体中的铺设为需要处理水体面积的10%~30%,生态浮床与生物膜载体铺设区域重合区域为30%~50%。
所述步骤(4)中的耐寒性植被包括金边菖蒲、常绿水生鸢尾、千屈菜、再力花、香菇草、矮蒲苇和花叶卢竹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44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址信息输入方法、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 下一篇:搜索优化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