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回收的烛台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77983.3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3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玙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玙璠 |
主分类号: | F21V35/00 | 分类号: | F21V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回收 烛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实现回收的烛台。
背景技术
蜡烛在现今仍然是紧急照明情况下的常用产品之一。由于蜡烛是一次性消耗品,故而人们往往需要时常对其进行补充,其耗费了相当的成本,并且,由于蜡烛燃烧时蜡液往往滴落在周围环境中,其不仅影响了环境,并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烛台,其可通过收集蜡烛燃烧时的蜡液,并将其制成新的蜡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回收的烛台,其由彼此共轴的烛台插盘、烛台底座,以及在烛台插盘与烛台底座之间延伸的蜡液回收槽构成;所述烛台插盘由圆盘结构的插盘基座,以及设置在插盘基座上端面中心位置的插针构成,插盘基座中设置有多个连通至烛台收集槽的蜡液槽;所述插盘基座的下端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环形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棉线,其沿蜡液回收槽的轴线向下延伸至烛台底座;所述蜡液回收槽采用圆柱结构,其由两片半圆柱槽体拼接而成,两片半圆柱槽体上分别设置有卡槽与卡扣;所述烛台插盘内插盘基座的下端面,以及烛台底座的上端面在蜡液回收槽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环形的安装槽,蜡液回收槽安装于安装槽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烛台插盘中,插盘基座的半径至少是蜡液回收槽半径的2倍,其可有效避免蜡液滴落至插盘基座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烛台插盘中,所述插盘基座中包括内圈部分与外环部分,所述插针设置在内圈部分的圆心位置,内圈部分与外环部分之间通过至多4根连接杆构成;所述内圈部分的半径至多为插盘基座半径的1/5,外环部分的内径至少为插盘基座半径的3/4。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内圈部分与外环部分直接的空隙形成蜡液槽,从而使得蜡液槽的面积尽可能达到最大,进而确保蜡液可顺利滴入蜡液收集槽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杆的径向截面的宽度,由其上端部向下端部逐渐增加,连接杆的最大宽度至多为1厘米;相邻两根连接杆之间的夹角相等。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连接杆的截面宽度的渐变设计,使得滴落在连接杆上的蜡液可沿其侧边的斜面滴落至蜡液收集槽内部,从而避免蜡液残留在连接杆之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蜡液回收槽中,所述卡扣采用等腰三角形柱体结构,其设置在半圆柱槽体的竖直端面之上;所述卡槽为,设置在另一个半圆柱槽体的竖直端面中,与卡扣相对应的等腰三角形柱体槽;所述卡槽与卡扣的高度均由半圆柱槽体的上端面延伸至下端面。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等腰三角形柱体的卡扣与卡槽,有效使得两个半圆形槽体有效连接在一起,从而避免其在工作过程中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槽的高度至少为2厘米,其可通过安装槽的深度进一步确保蜡液回收槽与烛台插盘,以及烛台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上述可实现回收的烛台,其可将蜡烛安插在插针上对其进行使用,蜡烛在燃烧时,滴落的蜡液可沿蜡液槽进入蜡液收集室内,由于蜡液收集室采用圆柱结构,故蜡液在蜡液收集槽内部凝固后可形成新的蜡烛;同时,设置在插盘基座下端面的通孔内的棉线构成了蜡液收集槽中,利用回收蜡液制成的蜡烛中心的燃烧材料。当烛台插盘上的蜡烛燃烧完成后,将蜡液收集槽从烛台插盘与烛台底座中取出,并将两个半圆柱槽体彼此分开,从而获得新形成的蜡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回收的烛台,其可通过将使用中的蜡烛进行回收,使其形成新的蜡烛,一方面避免了蜡液滴落在别处难以清洗,或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可使得其反复使用,节省了相关开销与资料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烛台底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烛台插盘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烛台插盘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蜡液回收槽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烛台底座、2—蜡液回收槽、3—插盘基座、4—插针、5—通孔、6—棉线、7—半圆柱槽体、8—卡槽、9—卡扣、10—安装槽、11—内圈部分、12—外环部分、1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玙璠,未经王玙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79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