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溶型化肥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79469.3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2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裴秀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秀琴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5411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溶型 化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溶型化肥。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化肥在农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逐步出现了复合肥料、纳米肥料、有机肥料、绿色肥料、高效肥料等。但在肥料的使用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化肥用量大,利用率低;二是化肥施用不合理造成肥料流失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降低。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千克化肥增产的粮食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不及美国平均水平的1/3。主要是由于我国化肥利用率低,约40-60%的化肥流人环境中,未能起到肥效,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利用不同的技术方法来提高肥料利用率是研究如何阻止或减少化肥养分流失问题的核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完全降解,无残留,对植物无副作用的缓溶型化肥。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缓溶型化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有机化肥50-60份,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酯5-15份、磷酸酯化淀粉10-15份,交联淀粉5-10份,成核剂0.1-0.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根据植物养分需要周期,选用不同取代度的酯化淀粉,可以有效控制溶解速度,具有稳定的控释功能。本发明逐步释放化肥,可完全降解,无残留,对植物无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可在普通农作物中广泛推广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缓溶型化肥优选值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有机化肥52-58份,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酯7-13份、磷酸酯化淀粉12-14份,交联淀粉6-8份,成核剂0.2-0.4份。
最佳值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有机化肥55份,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酯10份、磷酸酯化淀粉13份,交联淀粉7份,成核剂0.3份。
进一步,所述交联淀粉为乙二醛淀粉、三氯磷淀粉、环氧氯丙烷淀粉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所述成核剂为苯甲酸钠、苯乙酸铝、己二酸钠、戊二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交联淀粉是一种新的合成物质,属于变性淀粉中的一种。
交联淀粉以淀粉为原料,以三氯氧磷、三偏磷酸钠、己二酸、六偏磷酸盐为交联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对淀粉进行交联,交联后的淀粉其透光率降低,耐酸碱性、耐机械加工,耐剪切性增强,凝胶性能提高.但吸水能力减弱。
淀粉分子的醇羟基于含有二元或多元官能团的化学试剂反应,使不同淀粉分子的羟基间联合起来呈现多维空间网状结构的淀粉衍生物。
交联淀粉的糊液粘度对热、酸和剪切力影响具有高稳定性。在工业上常与其它变性方法联合采用,使产品具有更实用、更有效的特性。
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增稠剂和稳定剂。可做色拉汁的增稠剂。
交联淀粉具有较高的冷冻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特别适于冷冻食品中应用。在低温较长时间冷冻或冻融,融化重复多次,食品仍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不发生变化。
酸变性淀粉经交联后是冰激凌的主要原料。
经滚筒干燥后的交联淀粉可增加糕点体积,使糕点酥脆、柔软和耐贮存。
在医药工业上,用作橡胶制品的防粘剂和润滑剂。
在造纸工业中,由于交联淀粉在常压下受热,颗粒膨胀当不破裂,被湿纸页吸着量多,故用于造纸打浆机施胶效果好。交联淀粉抗机械剪切稳定性高,为瓦楞纸和纸箱纸的好胶黏剂。
在纺织工业,用交联淀粉浆纱,易于附着在纤维表面上增加耐磨性和耐热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缓溶型化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有机化肥50份,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酯5份、磷酸酯化淀粉10份,交联淀粉5份,成核剂0.1份。
所述交联淀粉为乙二醛淀粉。
所述成核剂为苯甲酸钠。
实施例2
一种缓溶型化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有机化肥60份,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酯15份、磷酸酯化淀粉15份,交联淀粉10份,成核剂0.5份。
所述交联淀粉为三氯磷淀粉。
所述成核剂为苯乙酸铝。
实施例3
一种缓溶型化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有机化肥52份,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酯7份、磷酸酯化淀粉12份,交联淀粉6份,成核剂0.2份。
所述交联淀粉为环氧氯丙烷淀粉。
所述成核剂为己二酸钠。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秀琴,未经裴秀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94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