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地应力、易松弛基础开挖支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9631.1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2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狄;祝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地 应力 松弛 基础 开挖 支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地应力、易松弛基础开挖支护方法。适用于防止或降低水利水电、交通等工程中高地应力、易松弛基础的长期松弛卸荷效应。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交通等工程中常遇到高地应力岩体或易松弛卸荷的岩体(如柱状节理玄武岩)基础,此类基础在上覆岩体开挖后至建筑物混凝土覆盖前,因岩体内部应力释放或岩体内部发育隐裂隙的松弛,可能导致基础岩体出现层状脱空、松弛现象,降低开挖后岩体质量与完整性。如通过二次开挖处理,仍可能导致开挖后再次松弛卸荷、挖基不止的不利施工局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以提前保护为主、且较易实现的高地应力、易松弛岩体基础开挖支护方法,防止或降低高地应力、易松弛基础长期松弛卸荷效应,保证基础岩体的质量与完整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地应力、易松弛基础开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地应力、易松弛基础包括设计基础面,设计基础面上覆盖厚1-2m的岩体保护层,紧邻岩体保护层的是最外侧的梯段开挖面,开挖支护方法包括,
1、一期普通砂浆锚杆支护,开挖至紧邻岩体保护层的梯段开挖面后,在开挖面的平台上进行普通砂浆锚杆钻孔,钻孔深入设计基础面6m,孔内插入普通砂浆锚杆,普通砂浆锚杆的规格为:直径32mm、长度6m、间距3m×3m,矩形布置,作为一期锚固;
2、二期可拆型预应力锚杆支护,开挖至岩体保护层顶面后,在一期的普通砂浆锚杆中间布置可拆型预应力锚杆,可拆型预应力锚杆采用120kN、直径32mm、长度9m及保护层段可拆卸型,间距3m×3m,矩形布置,作为二期锚固;
3、挖除岩体保护层,拆除岩体保护层内的可拆型预应力锚杆,并采用机械开挖方式由上而下挖除岩体保护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步预锚固开挖的保护方式实现防止或降低基础长期松弛卸荷效应的目的,解决高地应力、易松弛基础常出现的挖基不止的施工局面,保证基础岩体的质量与完整性,对保证工程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施工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施工步骤二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施工步骤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高地应力、易松弛基础上进行开挖支护施工,所述高地应力、易松弛基础包括设计基础面4,设计基础面上覆盖厚1-2m的岩体保护层1,紧邻岩体保护层的是最外侧的梯段开挖面2,开挖支护方法包括:
1.1、一期普通砂浆锚杆支护,如图1所示,开挖至紧邻岩体保护层1的梯段开挖面2后,在开挖面的平台2-1上进行普通砂浆锚杆钻孔,钻孔深入设计基础面4达6m,孔内插入普通砂浆锚杆5,普通砂浆锚杆的规格为:直径32mm、长度6m、间距3m×3m,矩形布置,作为一期锚固;
1.2、二期可拆型预应力锚杆支护,如图2所示,开挖至岩体保护层1顶面1-1后,在一期的普通砂浆锚杆5中间布置可拆型预应力锚杆6,可拆型预应力锚杆6采用120kN、直径32mm、长度9m及保护层段可拆卸型,间距3m×3m,矩形布置,作为二期锚固;
1.3、挖除岩体保护层,如图3所示,拆除岩体保护层1内的可拆型预应力锚杆6(保留设计基础面4以下的预应力锚杆),采用破碎锤及铣挖机等机械开挖方式由上而下挖除岩体保护层1,最大限度减小对基础的振动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9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