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污染饮用水水源原水强化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0195.X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0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左倬;陈煜权;成必新;蒋欢;朱雪诞;胡伟;王超;汤志华;陆惠萍;蔡丽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梁海莲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饮用水 水源 强化 预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微污染饮用水水源原水强化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水污染事件呈现多发态势,许多河道型或湖库型水源地均出现了原水微污染问题,部分水质指标已不能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水的水质要求。对微污染饮用水源原水进行预处理,初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可减轻常规处理或后续生态净化处理的负担,减少水厂的药剂投加量,从而起到改善和提高饮用水质的作用。
在污水的预处理技术领域,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主要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曝气、拦截或改变水体水文条件等措施去除悬浮性颗粒物质;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投加絮凝或反应药剂,从而分离去除溶解性或胶体性的污染物质;生物处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吸收分解水体中的营养盐类或有机物。然而,微污染水体通常具有泥沙粒径较小且不易沉降、有机污染指标及营养类指标轻微超标、藻类含量较多等特点。传统的物理与化学方法操作与管理的要求较高,尤其是运行成本十分高昂,应用于微污染水体的预处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它是以附着在载体或填料上的大量好氧微生物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然而微污染水体中不易沉降的细小泥沙颗粒与藻类极易附着在载体表面,从而严重影响载体挂膜的效果。另外,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法中所需氧由鼓风曝气供给,较大的鼓风曝气气泡一方面易冲击生物膜而造成生物膜脱落,另一方面其溶氧效率低下,无法激发出好氧微生物的最佳净水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微污染饮用水水源原水的一体式强化预处理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净水效果不佳、装置操作和管理复杂以及处理污水成本较高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或者其他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微污染饮用水水源原水强化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一体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进水系统、斜板式沉淀处理池、微纳米气浮增氧处理池、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池和人工介质吸附处理池;所述进水系统与所述斜板式沉淀处理池侧底部相连,所述斜板式沉淀处理池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微纳米气浮增氧处理池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浮增氧处理池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池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池的第三出水口与所述人工介质吸附处理池的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设在所述斜板式沉淀处理池的侧底部;所述第一进水口设在所述微纳米气浮增氧处理池的侧底部;所述第二出水口设在所述微纳米气浮增氧处理池的侧顶部;所述第二进水口设在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池的侧顶部。
优选地,所述进水系统包括水泵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
优选地,所述斜板式沉淀处理池设有与水平来水方向呈35°~45°夹角的多道斜板;所述斜板式沉淀处理池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多道斜板投影面积等大的的沉淀室。
更优选地,所述多道斜板为平行的多道斜板。
优选地,所述斜板式沉淀处理池在所述多道斜板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处之间设有固定于斜板式沉淀处理池底部且与水平来水方向垂直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出水口顶部且低于所述多道斜板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微纳米气浮增氧处理池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气水混合槽、气浮分离槽和出水回流槽;所述气水混合槽、气浮分离槽和出水回流槽依次串联,且所述气水混合槽与所述气浮分离槽在侧顶部连通;所述气浮分离槽与所述出水回流槽在侧底部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压力溶气装置、回流装置和微纳米气泡释放装置,且所述微纳米气泡释放装置位于所述气水混合槽的底部;所述回流装置设在所述出水回流槽的中部。
本发明中所述的微纳米气泡释放装置为现有技术。其中,所述的回流装置的出水口与压力溶气装置的进水口管道相连;所述压力溶气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微纳米气泡释放装置的进水口管道相连。所述压力溶气装置上还设有气泵,用于吸入空气。
更优选地,所述气水混合槽与所述气浮分离槽之间设有第三挡板;所述气浮分离槽和所述出水回流槽之间设有第四挡板。
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挡板,第二档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均垂直于水平来水方向。这些挡板用于将各处理装置分隔成连多个单元,并用于改变水流流向。
优选地,所述气水混合槽、气浮分离槽和出水回流槽的长度分别占所述微纳米气浮增氧处理池的总长度的10~15%、75~85%和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01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对称齿形链双相传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盛装涂装擦拭产品用溶剂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