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产品壳体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80975.4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9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汪德松;甘在虎;季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5/77;B29C45/7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产品 壳体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壳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笔记本的轻薄化,使碳纤逐渐替代镁合金在笔记本领域得到很快的发展。碳纤可以在保证笔记本壳体强度的条件下实现笔记本壳体的轻薄化;但是笔记本的天线部分相对应位置需要做成普通塑胶件,其作用是为了防止碳纤件对天线讯号产生屏蔽作用。传统碳纤采用热压,模内注塑等工艺,后续处理以喷漆为主,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壳体的制造方法,碳纤维的主体解决了主体需要导电的效果,与普通塑胶粒子EMI和金属后处理相比,节省了制程,减少了环境污染,电线部分采用非导电塑胶粒子,解决了整体导电造成的屏蔽效果,增加了外壳设计的一体感的效果,便于后工艺处理,增加了产品的多样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产品壳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导电塑胶粒子、非导电塑胶粒子进行烘烤;
步骤2:导电塑胶粒子在第一模具A内进行主体成型;
步骤3:利用双色注塑机动模板将步骤2成型的主体旋转180度,合模后在第二模具B对非导电塑胶粒子进行二次成型;
步骤4:将成型塑胶件取出进行毛边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塑胶粒子为PC和CF的复合物。优选的,所述导电塑胶粒子为PC和10%-50%CF的复合物。所述非导电塑胶粒子为PC、ABS、PC和ABS复合物、PC和GF的复合物或PPS和GF的复合物。其中,PC 为聚碳酸酯,CF为碳纤维, ABS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GF为玻璃纤维,PPS为聚苯硫醚。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导电塑胶粒子的烘烤温度为120度,烘烤时间为4H,非导电塑胶粒子的烘烤温度为80度,烘烤时间为4H。
再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注塑成型条件为:模具温度70℃ ~95℃,料筒温度270℃ ~315℃,注射压力130~150Mpa,射胶时间3~4 秒,冷却时间40 秒,背压13bar。所述步骤3中,注塑成型条件为:模具温度70℃ ~90℃,料筒温度240℃ ~270℃,注射压力130~150Mpa,射胶时间3 秒,冷却时间30 秒,背压15bar。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碳纤维的主体解决了主体需要导电的效果,与普通塑胶粒子EMI和金属后处理相比,节省了制程,减少了环境污染,电线部分采用非导电塑胶粒子,解决了整体导电造成的屏蔽效果,增加了外壳设计的一体感的效果,便于后工艺处理,增加了产品的多样化。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简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步骤2主体成型的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步骤3二次成型的简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述,一种电子产品壳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PC和20%-30%CF的复合物作为导电塑胶粒子,选取PPS和GF的复合物作为非导电塑胶粒子,对导电塑胶粒子、非导电塑胶粒子进行烘烤,导电塑胶粒子的烘烤温度为120度,烘烤时间为4H,非导电塑胶粒子的烘烤温度为80度,烘烤时间为4H;
步骤2:导电塑胶粒子在第一模具A内进行主体成型,注塑成型条件为:模具温度70℃ ~95℃,料筒温度270℃ ~315℃,注射压力130~150Mpa,射胶时间3~4 秒,冷却时间40 秒,背压13bar;
步骤3:利用双色注塑机动模板将步骤2成型的主体旋转180度,合模后在第二模具B对非导电塑胶粒子进行二次成型,二次注塑成型条件为:模具温度70℃ ~90℃,料筒温度240℃ ~270℃,注射压力130~150Mpa,射胶时间3 秒,冷却时间30 秒,背压15bar;
步骤4:将成型塑胶件取出进行毛边加工。
以上工件除了做模内正常的咬花,抛光等工艺,也可以做模内IMD或后工艺OMD及喷漆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0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玻璃组件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