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1525.7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3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金恩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万都 |
主分类号: | F16F9/34 | 分类号: | F16F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暂无信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阀 结构 连续 阻尼 控制 减震器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8月1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3-0096539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此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其用于防止在采用双电磁阀时所产生的压缩阻尼力的减小;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在该减震器中用于防止相互工作的分离管被构造使得从回弹电磁阀排出的流体在压缩冲程期间不会流入低压储存室,而是流入高压压缩室,从而防止压缩阻尼力的减小,其中当该回弹电磁阀的通道在压缩冲程期间任意打开时会引起该压缩阻尼力的减小。
背景技术
参考附图,将简要说明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
图1是说明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说明图1的主要部件的放大图。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包括基壳(base shell)11,和安装在基壳11内部的内管13,活塞杆12可移动地安装在长度方向上。
杆导向件14和主体阀15分别被安装在内管13和基壳11的上部和下部。
在内管13的内部,具有油通道16a的活塞阀16与活塞杆12的一端连接,并且活塞阀16将内管13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
顶盖21和底盖22分别被安装在基壳11的上部和下部。
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分别被安装在内管13和基壳11之间的上部和下部。
回弹分离管23和压缩分离管24形成储存室25,该储存室25用于补偿由基壳11内的活塞杆12的往复运动导致的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的内部体积的变化。
为了使阻尼力发生变化,回弹电磁阀30和压缩电磁阀40作为阻尼力可变阀分别被安装在基壳11的一侧和另一侧上。
在回弹冲程期间,回弹分离管23用于通过回弹电磁阀30循环回弹室17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储存室25。在压缩冲程期间,回弹分离管23用于通过回弹电磁阀30循环流体,并将储存室25中的流体再次引导至回弹室17。
在内管13的上部形成内孔13a使其与腔室C1相连通,腔室C1为回弹室17和回弹分离管23之间形成的空间。
在内管13的下部形成内孔13b使其与腔室C2相连通,腔室C2为压缩室18和压缩分离管24之间形成的空间。
回弹电磁阀30通过内孔13a与回弹室17相连接,压缩电磁阀40通过内孔13b与压缩室18相连接。
在压缩冲程期间,压缩分离管24循环压缩室18的流体通过压缩电磁阀40,并将流体引导至储存室25。
由于回弹分离管23,基壳11的内侧被分隔为连接到回弹室17的高压室PH和用作储存室25的低压室PL。
由于压缩分离管24,基壳11的内部分隔为连接到压缩室18的高压室PH和用作储存室26的低压室PL。
回弹高压室和压缩高压室PH分别通过内孔13的内孔13a和13b与回弹室17和压缩室18相连接。
压缩电磁阀40的低压室PL通过在主体阀15和基壳11之间形成的下通道32与主体阀15的通道相连接。
如上构造的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的操作方法描述如下:
在压缩冲程期间,当活塞杆12向下移动,压缩室18中的流体(油)被压缩,压缩室18内部变为高压。因此,压缩室18中的一部分流体经由内孔13b循环通过压缩电磁阀40,并移动到低压储存室25,另一部分流体通过油通道16a被引导至回弹室17。
在回弹冲程期间,当活塞杆12向上移动,回弹室17中的流体(油)被压缩,回弹室17内部变为高压。因此,回弹室17中的一部分流体经由内孔13a循环通过回弹电磁阀30,另一部分流体通过油通道16b被导入至压缩室18。
当流体在经历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的同时循环通过一系列过程时,阻尼力将发生变化。
但是,在传统的双电磁阀结构的连续阻尼控制减震器中,在压缩冲程期间,压缩室18中的流体会通过活塞阀16中的油通道16a通向回弹室17。此时,比回弹室17具有相对较低压力的连接到储存室25的回弹电磁阀30的通道可以任意打开。因此,在压缩冲程期间由于与回弹电磁阀30的阻尼力相互作用,压缩电磁阀40的独立性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万都,未经株式会社万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15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齿轮箱
- 下一篇:一种新型并联磁性低刚度隔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