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数码绉的制备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81759.1 申请日: 2014-06-23
公开(公告)号: CN104032440A 公开(公告)日: 2014-09-10
发明(设计)人: 张聿;岑科军;罗戎蕾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D03C17/06 分类号: D03C17/06;D03C3/20
代理公司: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代理人: 吴秉中
地址: 310018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复合 数码 制备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数码绉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受生产方式的制约,传统的提花织物生产必须由图案设计人员创作设计出可供织造生产的意匠图,再经制作纹版,上机,才能进入织物生产环节。具体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设计构思--画图--绘意匠图--轧纹--上提花机--提花织物。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在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的今天,尤其在电子提花机诞生之后,暴露出几点严重的不足。其一,设计资源受局限。设计人员以自然景物,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形态和景象为基本题材,依据自己的观察与认识,通过加工、提炼而创作出作品。这种设计模式受人工制约,图案设计慢,生产周期长,既不能充分发挥电子提花机的优势,又满足不了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需求。其二,图案设计受人脑的制约,无法进行图案的数字化处理,如图形的微化设计处理等。因此,图案变化和转换特别慢。其三,传统的绉类提花丝织物的优势受到限制。根据蚕丝的丝胶特性,通过加强捻及后处理的方法形成绉类织物,如双绉、乔其等,是中国流传千年之久的一项传统工艺,所形成的绉类丝织物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绉类提花丝织物更是广大消费者的热捧对象,如桑波缎、花绉缎等是国际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但传统的图案设计模式已经成为设计生产绉类提花丝织物的瓶颈。

发明专利02139044.4涉及的数码绉是一种全新的织物。与传统织物比,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图案设计方式新。数码绉在设计上运用了非线性科学可视化方法,根据准规则斑图生成原理,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产生图象从而完成图案设计。二、生产工艺新。意匠图设计阶段,运用纹制CAD方法,用计算机进行织物意匠图设计与处理。三、织物效果新。由于进行了图案花型的超微化处理,使提花织物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颗粒效应,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绉织物”效果。 

在传统提花织物的设计中,为了追求一种近似于数码绉的织物效果。曾有人使用过将色彩喷于图纸上,再进行绘图处理的方法,但其效果始终不理想,并且,仍然受到传统设计理念和传统设计生产方式的局限。与该方法相比,数码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数字化设计。既然是运用了非线性科学可视化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生成图形,因此,设计的全过程均为数字化的。所以,具有快速、精确、便捷等优势。第二、图形的可控性强。图形可以根据非线性动力学原理进行无穷无尽的变化和转换,从而使织物图案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第三、图案的超微化处理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调整到织物表现花型的极限水平,从而使织物的表面饰纹得到细腻化的最好表达。 

但是,该数码绉是一种运用图形手段获得的一种具有特殊的绉效应的织物。这种绉效应与桑蚕丝通过加强捻及后处理的方法形成的绉效应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由图形的微化处理结合织物组织设计获得,后者则通过丝体的扭矩变化形成的空间弯曲所导致,所以两者的外观与手感差距巨大。针对这两类绉织物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提出将两者结合,使之优势互补的方法,即,通过将数码绉与传统的绉类提花织物两者的技术工艺链接,制备形成复合数码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将数码绉与传统的绉类提花丝织物这两类完全不同特点的绉类织物结合起来形成的复合数码绉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复合数码绉的制备工艺,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绘制准规则斑图

根据准规则斑图生成原理产生织物图案花型,通过哈密顿量变换: 

其中,Hq表示q阶哈密顿系统,q为整数,u,v为变量,t为时间变量,具体地,对于q阶共振映射的动力学系统的哈密顿量:

其中,为常量参数,

所确定的q次准对称网,按两个步骤进行平滑化处理,第一步,变换到一个以频率为v=1/q旋转的转动坐标中;第二步,对时间求平均,所获得的哈密顿量为Hq(0),即:

能面Hq(0)的等高线Hq(0)(u,v)=E给出Hq系统的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闭合不变曲线族,这些不变曲线即构成准规则斑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17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