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2448.7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2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诚;张克思;张友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诚克兄弟蜂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57/00 | 分类号: | A01K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63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蜜蜂 蜂王 群体 飞逃收捕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养蜂用具,尤其是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人工养蜂用具中,没有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但是,当蜜蜂群体强壮时,它们的自然生活习性需要分为2群或多群,特别是在每一年的春季,蜜蜂群体普遍会自然分蜂(离巢飞逃)。另外,当有某种病虫害或某种敌害威胁着蜜蜂群体时,蜜蜂群体也会离巢飞逃。由于蜜蜂群体出现自然分蜂和群体离巢飞逃时,没有先兆,瞬间即可发生,通常,蜜蜂群体会在1~3分钟的时间内即刻离巢,另寻新居,人为将无法预测和无法控制这种局面的发生,苦不堪言,损失巨大。在蜂箱的巢门孔上,安装隔王板来控制蜂王外逃,这样,蜜蜂群体离巢飞逃后,蜂王没有外逃,虽然飞逃在外的蜜蜂群体会自然地返回原巢,暂时没有损失。但是,蜜蜂群体的飞逃情绪并没有彻底解除,它们会在同1天中或在第二天中再次离巢飞逃,直至离巢飞逃成功。千百年来至今,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以上技术难题,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造成蜜蜂养殖业发展困难的局面,使蜜蜂不能够更好地为农作物和果树授粉,以及蜜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蜂产品。综上所述,如果没有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就不能够将蜜蜂蜂王控制在收捕笼中不再外逃,飞逃在外的蜜蜂群体,就不会在收捕笼中与蜂王会合,也就不能够达到防止蜜蜂群体离巢飞逃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养蜂用具中,没有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收捕笼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该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各地区蜜蜂蜂种结成球形蜂团的大小,使用金属薄板,采用金属冲压模具,冲压加工制作,或者使用塑料或复合材料,注塑成型或压制成型制作,制成1个笼顶盖,笼顶盖的形状为圆形、多角形或方形,顶部向上凸起成球形状,便于蜜蜂和蜂王集聚,以及防止雨水进入,顶部的中心有1个环形挂钩固定孔,笼顶盖下方边沿的周围,有3或4个笼体安装耳,笼体安装耳上各有1个螺母孔,以便安装和拆卸网状笼体。按照各地区蜜蜂蜂种结成球形蜂团的大小,使用细金属丝,采用点焊成型的生产工艺制作,或者使用金属薄板,采用金属冲压模具,冲压加工制作,以及使用塑料材料,注塑成型制作,制成1个网状笼体,网状笼体的形状为圆形、多角形或方形,网状笼体上口的周围有3或4个笼体安装孔,底部有3或4个螺钉固定孔,网孔宽3.6~4.6毫米。使用与笼顶盖相同的材料制作1块笼底板,笼底板的厚度与笼顶盖的厚度相等,笼底板的中心有1个直径为6~8毫米的蜂王进入孔,笼底板的外围也有多个螺钉固定孔。使用弹性金属薄板,采用金属冲压模具,冲压加工制作,制成1块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方形阀门片的4个角上或圆形阀门的边沿上,共有4或3个螺钉固定孔。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安装在笼底板上。在1个边沿下方具有笼体固定耳的笼顶盖顶部的中心,固定1个环形挂钩,笼顶盖边沿的下方,安装1个网状笼体,网状笼体的底部安装1块上面具有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笼底板,笼底板上,有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一面向笼体内安装,也可在网状笼体的周围和底部安装多块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或者安装多个成品的蜜蜂蜂王单向通道阀门或闸门,达到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诚克兄弟蜂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诚克兄弟蜂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24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族箱用加热板
- 下一篇:蜜蜂蜂王单向通道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