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2826.1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5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文华;郭天才;廖学军;付亚斌;苏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定位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激光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10),所述支撑平台(10)经升降机构(20)连接有在所述升降机构(20)的驱动下做升降运动的主轴(11);
所述主轴(11)的上端设有绕所述主轴(11)可调节地转动的第一轴机构(30);
所述第一轴机构(30)连接有可调节地转动的第二轴机构(40),所述第二轴机构(40)连接有可调节地转动的第三轴机构(50),所述第二轴机构(40)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三轴机构(50)的旋转轴线互相垂直且均与所述主轴(11)的轴线垂直;
所述第三轴机构(50)连接有用于出射第一“十”字形光束的第一激光头(60),所述第一激光头(60)经标尺机构(80)连接有用于出射平行于所述第一“十”字形光束的第二“十”字形光束的第二激光头(70),所述标尺机构(80)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激光头(60)与所述第二激光头(70)之间沿横向的垂直距离和沿纵向的垂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20)包括:延伸出所述支撑平台(10)外部的升降调节杆(21),所述升降调节杆(21)经啮合齿轮连接有驱动所述主轴(11)做升降运动的限位台(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机构(30)包括:转盘(31),所述转盘(31)包括与所述主轴(11)固接的下盘体(311)和绕所述主轴(11)转动的上盘体(312),所述上盘体(312)之上设有立杆(32),所述立杆(32)垂直于所述上盘体(312)并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轴机构(40)与所述立杆(3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盘体(311)与所述上盘体(312)之间设有用于锁紧所述上盘体(312)的螺栓或者所述用于驱动所述上盘体(312)转动的第一步进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激光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机构(40)包括:绕所述立杆(32)转动连接的转接块(41),所述转接块(41)设有用于锁紧所述转接块(41)的第一调节部(42)或者用于驱动所述转接块(41)转动的第二步进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轴机构(50)包括:用于夹持所述第一激光头(60)的夹具(51),所述夹具(51)与所述转接块(4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激光头(60)的出射方向与所述第三轴机构(50)的旋转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51)设有用于锁紧所述夹具(51)的第二调节部(52)或者用于驱动所述夹具(51)转动的第三步进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尺机构(80)包括沿所述主轴(11)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一标尺(81),所述第一标尺(8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激光头(60),另一端经保持架(82)连接与所述第一标尺(81)垂直的第二标尺(83),所述第二激光头(70)设于所述第二标尺(8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平台(10)包括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设有至少三个与所述连接块(12)铰接的支撑脚(13),每个所述支撑脚(13)均设有用于调节打开角度及锁紧至所述连接块(12)的限位块(14)。
10.一种激光定位方法,用于在零件(90)的表面准确定位,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激光定位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零件(90)上的基准平面,所述基准平面通过三点定位;
通过第一轴机构(30)、第二轴机构(40)及第三轴机构(50)的配合,使得第一激光头(60)的出射第一“十”字形光束的“一”字线同时通过所述基准平面上的三个定位点;
调节第二激光头(70)与所述第一激光头(60)之间沿横向的垂直距离和沿纵向的垂直距离,通过所述第二激光头(70)照射到所述零件(90)表面的“十”字形光束的交叉点以准确定位距离所述基准平面预设距离的定位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28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