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减震器的隔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83014.9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4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刚凌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F16F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震器 隔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的隔音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减振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振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振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振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振器。
一般,减震器布置在车辆本体和车轮之间,其中活塞杆的上端被固定到车辆本体,外筒或外管被固定到车轮侧。为此,活塞杆的上端设有会被固定到车辆本体的上安装结构,简体的下端设有被连接到轮轴的关节支架。
汽车减振器是连接汽车悬挂系统和汽车底盘的一个重要机构,常见的减振器设有弹簧或液压或其结合的压缩系统,利用减振器压缩系统的伸缩性可以吸收悬挂系统传递给汽车底盘的冲击力,作用是缓冲车辆在崎岖路面行驶时产生的振动。汽车减振器在反复动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由于减振器与车身连接处一般预留配合孔位,孔径较大,这样减振器冲击的噪声和气流声容易通过此孔传递到车厢内,对乘坐的舒适性产生影响,噪音不仅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还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一些高品质车辆采用填充结合部位的方式来隔离减振器噪音,一般填充物为发泡泡沫或者发泡聚氨酯,但是需要考虑填充物与周围零部件的配合,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并需要验证增加此零部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现有技术在设计研发、制造工艺、生产成本等环节的制约下,为降低成本,对普通的车辆就该问题未进行技术处理。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器的隔音装置。该减振器的隔音装置可以有效的隔离减震器部分产生的噪音,提升车辆整体的品质,增加了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隔音装置,所述汽车减震器的隔音装置包括隔音罩、隔音罩固定平台,所述隔音罩设置在所述隔音罩固定平台上,所述隔音罩固定平台上设置在汽车减震器的外壳上。
优选的,所述隔音罩包括外隔音罩和内隔音罩。
优选的,在所述外隔音罩和所述内隔音罩围城的过渡空间内填充隔音材料。
优选的,所述外隔音罩和内隔音罩的下缘均设置有突齿,所述隔音罩固定平台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外隔音罩和内隔音罩的所述突齿与所述凹槽卡合或粘合。
优选的,所述隔音罩固定平台上设置有凸缘,所述隔音罩固定平台可以通过所述凸缘与车体卡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减震器的隔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隔音罩,2、内隔音罩,3、隔音罩固定平台,4、突齿,5、凹槽,6、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减震器的隔音装置,所述汽车减震器的隔音装置包括外隔音罩1、内隔音罩2、隔音罩固定平台3,所述隔音罩设置在所述隔音罩固定平台上,所述隔音罩固定平台上设置在汽车减震器的外壳上。
在所述外隔音罩和所述内隔音罩围城的过渡空间内填充隔音材料。为降低成本,可以添加橡胶或泡沫等低成本的隔音材料。优选为防高温的橡胶材料。
所述外隔音罩和内隔音罩的下缘均设置有突齿4,所述隔音罩固定平台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5,所述外隔音罩和内隔音罩的所述突齿与所述凹槽卡合或粘合。
所述隔音罩固定平台上设置有凸缘6,所述隔音罩固定平台可以通过所述凸缘与车体卡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刚凌,未经刘刚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3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