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咔唑和三苯基磷/磷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体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3249.8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7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东;徐新军;王金山;田原;姚闯;彭景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1/12 | 分类号: | C08G6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咔唑 苯基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主体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类含咔唑和三苯基磷/磷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体材料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被认为是下一代照明和全显色技术。目前,报道的最高效率的发光器件是基于全磷光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而实现的,较高的自旋-轨道耦合效率使得磷光发射材料既可以利用单线态激子又可以利用三线态激子,从而使得内量子效率在理论上能够达到100%。但是,目前蓝光磷光发光器件来说仍然是制约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展的一个瓶颈。首先,可以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优秀蓝色磷光材料有限。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蓝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Ⅲ)(FIrpic,三线态能级2.62eV), 但是该材料为天蓝色。其次,可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蓝色磷光的主体材料较少。蓝色磷光材料通常不是直接用于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层,而是分散在主体材料中,这样才能避免三线态淬灭和浓度淬灭。这就要求主体材料的三线态能及要高于蓝光磷光材料的三线态能级才能有效的避免能量由磷光材料向主体材料回传。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蓝光掺杂材料FIrpic来说,必须要求主体材料的三线态能级高于2.65eV才能有效的抑制能量的回传。
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常用的主体材料包括小分子和高分子两类。目前,高效率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主要采用的小分子主体材料。虽然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要比高分子发光二极管的效率普遍要高,但是制备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往往采用的是蒸镀技术,工艺复杂耗时耗能且成本较高。溶液法被认为是现阶段最适合大规模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技术,此类技术工艺简单且成本低。但是现有的高分子主体材料以芴或咔唑作为结构单元,存在三线态能级低和载流子传输不平衡的问题。
鉴于此,合成适合溶液法加工、具有高三线态能级的聚合物主体材料是解决有机发光二极管瓶颈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利于三线态能级的提高和稳定性的增加的含咔唑和三苯基磷/磷氧基团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体材料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含咔唑和三苯基磷/磷氧基团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体材料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含咔唑和磷原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体材料的化合物,该聚合物的结构通式为: 、、或;
其中,式中R1为1到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的烷基链,R2为苯基、噻吩基、烷基取代的苯基、噻吩基,烷基、咔唑基、烷基取代的咔唑基、芴基、烷基取代的芴基,卤原子或硼酸酯;0<x<1、0<y<1,且x+y=1;n取值为正整数。
优选的,当x和y都为0.5时,所述化合物具有式P1结构:
P1
优选的,当x和y都为0.5时,所述化合物具有式P2结构:
P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聚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1) 咔唑和三苯基磷/磷氧基团具有较高的空穴和电子传输性能,并且咔唑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级(3.01V);
2) 三苯基磷/磷氧基团的引入可以形成四面体结构,有效的打断高分子主链的共轭,使聚合物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级,并使高分子主链扭曲,减弱分子间π-π分子间作用,并且阻碍了分子间的堆积和结晶化,增加了分子的刚性,能有效的增加成膜后的稳定性;
3) 在刚性的咔唑基团9位的N上引入苯基后使得侧链与主链之间发生一定扭曲,打断侧链和主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使得侧链和主链之间的共轭打断;
4) 苯基连接的烷基链可以有效的增加分子的溶解性,并且为接入其他基团提供了位点。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三线态能级的提高、溶解性的改善和稳定性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聚合物P1和P2在二氯甲烷溶液和薄膜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图2为77K下聚合物P1和P2在2-甲基四氢呋喃中的磷光发射。
图3为聚合物P1和P2的循环伏安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具体实施例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M1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32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
- 下一篇:一种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安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