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85577.1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君;邓平华;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0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贯通 连接 动力电池 顶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有着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因此已经成功商品化,并广泛应用在各种便携式电器和动力电源上。面对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锂离子二次电池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以及充放电性能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如在HEV的应用中往往都会是大倍率的充放电的动力电池,在电池厚度较小的情况下对极柱的过流能力就会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其发展方向如高电压、薄电池、大容量等等,也使电池固有存在的安全问题变得更为严峻。例如,UL1642认证要求动力电池必须通过侧面挤压测试,具体操作为使满充电池的侧面承受13KN的力挤压,要求电池最后不起火不爆炸。
通常,电池的过流温升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在一些厚度较小的电池应用在HEV等需要大倍率充放电的情况下,常规的圆形截面极柱由于厚度尺寸限制往往过流发热比较高,严重影响电池性能;另外,锂离子电池存在失效风险的原因在于,挤压过程会导致电池内部极片的错乱、破碎,使得阴极铝箔碰到阳极石墨而引起内短路,如果顶盖极柱结构强度不够发生破裂导致电池内部可燃气体从极柱处泄露而出,导致其在高温环境下燃烧,造成安全事故。由于目前关于电池受挤压时的安全改善,并没有非常有效的办法,因此锂离子电池日益增长的能量密度要求和越发广泛的应用,让这一安全问题变得更为醒目和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所述贯通连接件能有效提高一定厚度的导体的电流过流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其能增加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的结构强度及结构可靠性,进而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贯通连接件,其包括:基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导体,数量上与开口数量相同,各导体穿设于对应一个开口且各导体的容纳在一个对应开口内的部分在俯视图中外形为跑道形或带圆角的矩形;以及耐热绝缘材料,数量与开口数量相同,各耐热绝缘材料填充在相应一个基体与相应一个导体之间的开口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其包括:顶盖片;以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贯通连部件。其中,顶盖片与贯通连部件的基体为一体,或顶盖片与贯通连部件的基体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中贯通连部件的导体为两个且分别电连接于电池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各导体的容纳在一个对应开口内的部分在俯视图中外形为跑道形或带圆角的矩形时,由于增大了导体的过电流的面积,由此用于动力电池时可以有效提高一定厚度的动力电池的导体的电流过流能力,尤其有效提高了厚度较小的动力电池的导体的电流过流能力。同时,在贯通连接件受到外力的挤压冲击时可以大大增加耐热绝缘材料的受力面积,有效地防止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的结构断裂及松动,增加了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的结构强度及结构可靠性,避免结构断裂或松动导致的漏液而引起的电池起火等安全事故及外力撞击导致的动力电池安全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贯通连接件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开口的一边缘以虚线表示;
图3为沿图2的A-A线所作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一变化实施例;
图5为图3的一变化实施例;
图6为图3的一变化实施例;
图7为图3的一变化实施例;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贯通连接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其中开口的一边缘以虚线表示;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其中顶盖片与贯通连接件的基体为一体,且仅标出贯通连接件的基体;
图11为沿图10的B-B线所作的剖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顶盖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的一立体图,其中顶盖片与贯通连接件的基体为一体,且仅标出贯通连接件的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55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