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性拖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85857.2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4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佳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D1/24 | 分类号: | B60D1/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5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拖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拖车装置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性拖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自驾出门旅游的人逐渐增多。由于出门在外难免会遇到坎坷不平的道路,为了增加车辆的通过性能,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了越野车型,并在车辆的尾部加装了拖车装置,方便进行救援或者拖拽一些货厢、游艇架之类。
部分拖车装置考虑到结构强度问题,设计的外形较为粗壮,甚至大大超出汽车尾部保险杠,形成一个凸起,一旦发生碰撞,拖车装置给后方车辆或者行人带来的伤害将远远超过保险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弹性拖车装置,碰撞后可弹性后缩,减少对其他车辆和行人带来的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弹性拖车装置,包括:基础套管、顶部安装板、标准方管和拖车挂钩,所述顶部安装板设置在基础套管上,所述标准方管设置在基础套管的方孔之中,所述拖车挂钩设置在标准方管的前端,所述标准方管上设置有一个弹簧挡圈,所述弹簧挡圈与基础套管端部之间设置有一根强力弹簧,所述强力弹簧套在标准方管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套管为一段定制方管,所述基础套管的内孔与标准方管的外形相对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安装板为长条钢板,所述顶部安装板上设置有螺栓固定安装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方管的后端设置有一块挡板,所述挡板的外形大于基础套管的内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弹性拖车装置,安装在车辆尾部,强力弹簧的设计可在车辆撞击时对冲击力进行一定的缓冲,减少撞击对后方车辆和行人的损害,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能,而且对车辆自身也具有保护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弹性拖车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基础套管,2、顶部安装板,3、标准方管,4、拖车挂钩,5、强力弹簧,6、弹簧挡圈,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弹性拖车装置,包括:基础套管1、顶部安装板2、标准方管3和拖车挂钩4,所述顶部安装板2设置在基础套管1上,所述标准方管3设置在基础套管1的方孔之中,标准方管3可在基础套管1内进行滑动,所述拖车挂钩4设置在标准方管3的前端,所述标准方管3上设置有一个弹簧挡圈6,所述弹簧挡圈6与基础套管1端部之间设置有一根强力弹簧5,所述强力弹簧5套在标准方管上,本发明弹性拖车装置安装在车辆的后方,以便对其他车辆或者移动装置进行拖拽,一旦车辆与后方物体发生碰撞,标准方管3在外力作用下进行收缩,收缩是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少撞击对车辆和人员的损害,提高了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本发明一种弹性拖车装置,所述基础套管1为一段定制方管,所述基础套管1的内孔与标准方管3的外形相对应,使得标准方管3在基础套管1内进行稳定的伸缩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安装板2为长条钢板,所述顶部安装板2上设置有螺栓固定安装槽,以便安装在车辆尾部的大梁或者防撞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标准方管3的后端设置有一块挡板7,所述挡板7的外形大于基础套管1的内孔,对标准方管3在基础套管1内的移动进行限位,防止标准方管3在外力拉扯下脱落。
综上所述,本发明指出的一种弹性拖车装置,与普通的拖车装置相比,增加了弹性缓冲性能,减少了车辆尾部撞击时对人员和车辆的伤害,提高了被动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佳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佳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58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线钳挂钩
- 下一篇:连续渐变挤压高筋类型材的方法及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