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金属丝的牵引夹持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6266.7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1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邢建升;张素平;潘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B1/00 | 分类号: | F16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丝 牵引 夹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丝夹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金属丝的牵引夹持头。
背景技术
细长金属丝经常作为拉丝使用,此时为了拉紧金属丝,其端头需要夹持固定,有时因为空间限制,给牵引夹持的空间尺寸很小,操作空间小,且要求金属丝装卡拉紧与拆卸操作方便。对于容易熔化和焊接的金属丝,可以用氩弧焊等方式在其端头焊出一个小球状结构,小球端头作为该金属丝的牵引夹持头。但对于一些难熔难焊的金属丝,通过焊接很难直接焊接或烧出一个球头,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难熔难焊细金属丝的牵引夹持头。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试验,在现有金属丝牵引夹持头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最终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金属丝的牵引夹持头,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细金属丝的牵引夹持头,其包括:一牵引夹持头和一细金属丝,所述牵引夹持头夹持固定所述细金属丝;所述牵引夹持头包括两夹持件和一切缝;所述两夹持件将所述细金属丝夹持在中间,两边形成所述切缝;所述切缝处进行焊接形成焊缝,将所述两夹持件连接在一起,通过焊缝的收缩应力将所述细金属丝夹紧并固定在所述两夹持件中,形成所述细金属丝的牵引夹持头。
较佳的,所述焊接为氩弧焊焊接。
较佳的,所述夹持件为方形。
较佳的,所述夹持件为半圆柱。
较佳的,所述夹持件为半球形。
较佳的,所述夹持件两端平面切缝处倒圆角。
较佳的,所述细金属丝为难熔难焊的细金属丝。
较佳的,所述细金属丝为钼丝。
较佳的,所述两夹持件为不锈钢夹持件。
较佳的,所述细金属丝放置在所述两夹持件的中心轴线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细金属丝的牵引夹持头,可以对细金属丝,特别是难熔难焊的细金属丝的端头进行牵引、夹持或固定;细金属丝靠氩弧焊焊缝冷却成形时的收缩应力,通过两半夹持头夹紧,焊缝收缩应力大,夹紧固定可靠,且焊接过程中细金属丝本身未经高温,避免了通过直接焊接或加高温制作牵引夹持头时金属丝产生脆性、组织结构及机械性能的显著变化;牵引夹持头尺寸小,使用中占用空间小,操作空间小,金属丝装卡、拉紧与拆卸操作方便;夹持件两端平面切缝处倒圆角可减小细金属丝在牵引夹持头端部的应力集中,同时减小牵引夹持时拉丝方向的精度要求,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细金属丝牵引夹持头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细金属丝牵引夹持头实施例一的的正视图;
图1C为本发明细金属丝牵引夹持头实施例一的的侧视图;
图2A为本发明细金属丝牵引夹持头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细金属丝牵引夹持头实施例二的的正视图;
图2C为本发明细金属丝牵引夹持头实施例二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细金属丝牵引夹持头实施例三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各附图标记名称是:
牵引夹持头1、夹持件11、切缝12、细金属丝2、焊缝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牵引夹持头1夹持固定细金属丝2,对细金属丝的端头进行固定,使得可以通过拉紧牵引夹持头1来拉紧细金属丝2。
牵引夹持头1为两个夹持件11,两个夹持件11将细金属丝2夹持在中间,细金属丝2置于两夹持件11的中心轴线处,两边形成切缝12,切缝12通过焊接形成两侧焊缝3将两个夹持件11连接在一起,共同将细金属丝2固定在牵引夹持头1中。
所述焊接方式可以为氩弧焊,也可以为电弧焊等焊接方式。
所述夹持件为不锈钢夹持件。
实施例一:
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其为本发明细金属丝牵引夹持头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和侧视图;其中,细金属丝牵引夹持头包括:牵引夹持头1、夹持件11、切缝12、细金属丝2和焊缝3。
两个夹持件11均为方形,他们可以是由一个方形件沿中轴线切割成的相同的两半,所述切割方式为线切割,切割的两半表面平整;也可以是形状、大小均相同的两个方形件。方形件的边沿倒圆角,两端平面切缝处倒圆角减小细金属丝在牵引夹持头端部的应力集中,同时减小牵引夹持时拉丝方向的精度要求,增加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6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叉收拢结构
- 下一篇:风扇轴承寿命的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