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薄膜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6739.3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9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彭齐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百宏高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7/01 | 分类号: | B29D7/01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6224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薄膜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薄膜制造技术,其涉及一种抗静电的聚酯薄膜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作为蒸煮包装袋的外层材料.常用的厚度为12μm。
BOPET薄膜具有如下优点:
①良好的机械性能,且刚性好,强度高。
②耐寒、耐热性优良.适应的温度范围为-70~150℃。
③良好的阻水、阻气和保香性。
④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易进行真空镀铝,可以涂布PVDC,从而提高其热封性、阻隔性和印刷的附着力;
⑤耐油脂及大多数溶剂、弱酸碱性液体。
BOPET薄膜的缺点是抗穿刺性能差。由于分子结构中有极性基团,稍加电晕处理后BOPET薄膜的表面张力可达B2mN/m,对印刷和复合都十分有利。当用BOPET薄膜与其他可热封性材料(如CPP薄膜)复合后制袋时,哪十白热封刀的温度高达220~C,BOPET薄膜也不会熔化变形,不会粘刀,有利于复合膜制袋工艺的顺利进行。有时候,也会生产BOPA//BOPET//CPP结构的复合包装袋,此时BOPET薄膜的两面都要用胶黏剂进行黏接复合,所以,应选用双面都经过电晕处理的BOPET薄膜才行.且双面的表面张力都要达到50mN/m以上,以保证双面黏合牢固。
因此抗静电薄膜,作为功能性塑料包装薄膜的一个实用品种,倍受人们关注,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近年来包装市场特别是家用电器、灯饰照明、服装饰品、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对抗静电聚酯薄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外抗静电聚酯薄膜还广泛应用在广告标牌、公路运输、安全防护工业、电气工业以及用作标签等。因此开展抗静电聚酯薄膜的研制,可极大提升我国聚脂薄膜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提高人们生产和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聚酯薄膜的收卷和分切、下游加工、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集聚造成不方便及安全隐患等缺点,提供了一种一种聚酯薄膜的生产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聚酯薄膜的生产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上表层的抗静电大有光聚酯切片、下表层的抗静电大有光聚酯切片以及中间芯层的大有光聚酯切片分别送入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设备(即三层共挤双向拉伸生产线);
所述的抗静电大有光聚酯切片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
抗静电型PBT切片 5~10%
PEN切片 1~3%
大有光聚酯切片 余量
(2)将上、下表层的抗静电大有光聚酯切片与中间芯层的大有光聚酯切片在260~280℃挤出熔融,熔体经过30℃以下冷却铸片生成PET片材;
(3)铸成的PET片材经过80~100℃预热纵向拉伸和35℃以下温度冷却定型;
(4)PET片材再通过86~110℃预热横向拉伸和150~200℃定型结晶处理;
(5)最后经过牵引除去废边、电晕处理、检测厚度再进行收卷卷取制得厚度23um~75um的抗静电聚酯薄膜。
所述的中间芯层,由主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挤出;
所述的上表层和下表层,由辅助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挤出。
所述的主挤出机及两台辅助挤出机挤出的材料质量比为50~80∶10~25∶10~25。
所述的抗静电大有光聚酯切片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一)、纳米氧化锌的表面处理
将纳米氧化锌溶于乙醇溶剂中,纳米氧化锌在乙醇中的浓度为45~55kg/m3,乙醇溶剂pH控制为8.3~8.8,然后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出氨基化的纳米氧化锌;
所述的纳米氧化锌在乙醇中的浓度为50kg/m3。
(二)、带羧酸封端的CBT初聚物的生成
将CBT粉末加热到180~200℃,然后再加入生物基的戊二酸,同时加入催化剂二羟基烷基氯化锡,进行CBT的端羧基化,反应时间为10~15min,得到带羧酸封端的CBT初聚物;
所述的催化剂为二羟基烷基氯化锡。
所述的催化剂用量占CBT粉末和戊二酸两者总质量的0.55~0.75‰。
所述的CBT粉末和戊二酸的摩尔比为1∶1.2~1∶1.4,优选为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百宏高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百宏高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67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