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一板玻璃窗层合体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86978.9 | 申请日: | 200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1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拉古纳特·帕蒂亚;杰施里·塞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06 | 分类号: | B32B17/06;C03C27/12;C03C17/28;C03C17/3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郭国清;穆德骏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一 玻璃窗 合体 | ||
1.一种单一板玻璃窗单元,包括:
第一玻璃基底,其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
第二玻璃基底,其具有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表面上的热解低辐射涂层;和
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其层合在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之间,形成单一板玻璃窗单元,
其中,所述热解低辐射涂层包含氧化锡或掺杂氧化锡,所述单一板玻璃窗单元还包括层合在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之间的至少第一层合层,
其中所述单一板玻璃窗单元还包括层合在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之间的含聚乙烯醇缩丁醛的至少第一层合层,以及层合在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之间的含聚乙烯醇缩丁醛的第二层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板玻璃窗单元,还包括层合在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之间的第二层合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板玻璃窗单元,其中所述单一板玻璃窗单元的可见光透射率值大于50%,阳光得热系数小于0.6并且U值小于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板玻璃窗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之间的红外线吸收性纳米粒子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一板玻璃窗单元,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性纳米粒子层包含六硼化镧、氧化锑锡或氧化铟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板玻璃窗单元,其中所述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包括第一聚合物材料和第二聚合物材料的多个交替聚合物层,并且所述交替层中的至少一者是双折射和取向的,并且所述交替聚合物层配合以反射红外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一板玻璃窗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材料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板玻璃窗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面对红外线光源。
9.一种制备单一板玻璃窗单元的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玻璃基底,所述第一玻璃基底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
提供第二玻璃基底,所述第二玻璃基底具有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表面上的热解低辐射涂层;和
将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层合在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之间,形成单一板玻璃窗单元,
其中所述单一板玻璃窗单元还包括层合在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之间的含聚乙烯醇缩丁醛的至少第一层合层,以及层合在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之间的含聚乙烯醇缩丁醛的第二层合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提供第二玻璃基底步骤前将低辐射涂层热解施加至所述第二外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提供第二玻璃基底步骤前将包含氧化锡或掺杂氧化锡的低辐射涂层热解施加至所述第二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层合步骤包括:通过对所述第一玻璃基底和所述第二玻璃基底施加热量和压力,将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层合在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红外线吸收性纳米粒子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红外线吸收性纳米粒子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多层式聚合物型红外线反射性膜之间,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性纳米粒子层包含六硼化镧、氧化锑锡或氧化铟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697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地板贴片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玻璃钢试板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