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形眼镜佩戴夹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7832.6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3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秦悦;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形眼镜 佩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隐形眼镜的夹取及佩戴功能的新型隐形眼镜佩戴夹,属家居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隐形眼镜的佩戴方法是,先用夹子把隐形镜片从镜盒里夹起,调整好隐形镜片正反面放在佩戴棒上,再使用佩戴棒把隐形眼镜戴在眼睛上,夹子和佩戴棒要同时轮流使用,才能戴好隐形眼镜。普通隐形眼镜夹子和佩戴棒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每次佩戴前必须要用两件工具替换使用才能戴好,步骤比较繁琐,浪费时间;二是用普通隐形眼镜夹子夹取隐形镜片时,夹子前端贴合不紧密,易造成隐形镜片滑落,无法继续佩戴;三是使用普通夹子夹取时,容易使隐形镜片变形,不易区分出镜片正反面,造成误操作。在本发明未作出之前,检索专利文献,无相关技术的技术方案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取、佩戴隐形眼镜的佩戴夹,在佩戴隐形镜片时只需一件工具,可以完成夹取和佩戴两个步骤,并且能使隐形眼镜呈正确佩戴的形状取出,无需分辨正反面,佩戴时只需把佩戴夹上夹臂翻入后面的定位槽,就可把隐形镜片轻松戴入眼睛,大大提高了佩戴隐形眼镜时的速度与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隐形眼镜佩戴夹由上夹臂、下夹臂、硅胶压球、硅胶半球碗、定位槽、铰链结构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隐形眼镜佩戴夹含有上下两个夹臂,下夹臂带有定位块,使上下两夹臂之间在无外力作用下有一定的空隙,在从隐形眼镜盒中拿隐形镜片时,隐形镜片可以轻松滑入硅胶半球碗中。同时对上下两夹臂施加压力,上夹臂前端的硅胶压球,可以把隐形镜片压至下夹臂前端所带的硅胶半球碗里,使其固定,不易滑落。当隐形镜片从隐形眼镜盒中取出后,可将上夹臂翻至下夹臂后端的定位槽内,使整个佩戴夹呈一条弧线,再佩戴隐形眼镜。由于下夹臂前端的硅胶半球碗比实际的隐形镜片直径小,所以在佩戴镜片时,硅胶半球碗不会碰触到眼球,避免了佩戴镜片时的不适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把拿取和佩戴隐形眼镜的功能结合起来,使用一个佩戴夹就可满足取和戴的两种功能需求,解决了隐形镜片佩戴过程中,在交替使用工具时可能产生镜片滑落的情况,更加方便卫生。并且佩戴夹在拿取隐形镜片的过程中,不会发生镜片反扣的问题,使辨别隐形镜片的正反面更加容易,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佩戴隐形眼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整体装配立体图
图2是铰链结构及定位槽立体图
图中,1.上夹臂,2.下夹臂,2a 定位块,2b定位槽,3硅胶压球,4.硅胶半球碗,5. 铰链结构,6.隐形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隐形眼镜佩戴夹,包括上夹臂(1)、下夹臂(2)、定位块(2a)、定位槽(2b)、硅胶压球(3)、硅胶半球碗(4)、铰链结构(5),其特征是:所述隐形眼镜佩戴夹含有上夹臂(1)和下夹臂(2)两夹臂,下夹臂(2)带有定位块(2a),使上夹臂(1)与下夹臂(2)之间在无外力作用下有一定的空隙,在从隐形眼镜盒中取隐形镜片(6)时,隐形镜片(6)可以轻松滑入硅胶半球碗(4)中。同时对上夹臂(1)与下夹臂(2)施加压力,上夹臂(1)前端的硅胶压球(3),可以把隐形镜片(6)压至下夹臂(2)前端所带的硅胶半球碗(4)里,使其固定,不易滑落。当隐形镜片(6)从隐形眼镜盒中取出后,可将上夹臂(1)翻至下夹臂(2)后端的定位槽(2b)内,使整个佩戴夹呈一条弧线,再佩戴隐形眼镜。由于下夹臂(2)前端的硅胶半球碗(4)比实际的隐形镜片(6)直径小,所以在佩戴隐形镜片(6)时,硅胶半球碗(3)不会碰触到眼球,避免了佩戴镜片时的不适感。
上面所述的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隐形眼镜佩戴夹的一些原理,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的,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发明隐形眼镜佩戴夹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的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78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