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大孔吸附树脂DA201精制桦褐孔菌粗多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7927.8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5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灵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吸附 树脂 da201 精制 桦褐孔菌粗 多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利用大孔吸附树脂DA201精制桦褐孔菌粗多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Fr.)Pilat]是一著名的民间野生药用真菌。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多糖是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及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但目前对桦褐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由于多糖的组成复杂性,多糖粗提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广,多糖种类也很多,而且前期实验表明,提取后的桦褐孔菌粗多糖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和色素,影响多糖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但去除粗多糖中的蛋白和色素,一直是多糖分离纯化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去蛋白和去色素的方法操作繁琐、效率低。传统的去蛋白以Sevage法为主,方法操作繁琐,效率低,采用的有机溶剂有毒性因而影响多糖的生物活性;活性炭法去除色素效果较好,但后期的活性炭粉末不易去除,过氧化氢法因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去除色素效果很好,但对多糖的活性影响较大,因此急需探索一种新的精制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含交换基团的高分子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大孔网状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好的吸附活性,某些大孔树脂已经用到植物多糖中的去蛋白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申请公布号CN102603906A(申请号 201110461635.8)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多糖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一种桦褐孔菌多糖水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三氯乙酸脱蛋白:向桦褐孔菌提取物中加入三氯乙酸,静置,然后固液分离,取分离得到的固体物质;活性炭脱色:向步骤; 所得固体物质按体积加入50 ~ 100 倍的水,然后加入活性炭脱色,然后固液分离,取所得上清液;用天然澄清剂澄清:所得上清液加入天然澄清剂澄清。
大孔树脂用以去除桦褐孔菌粗多糖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制桦褐孔菌粗多糖的工艺,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是:应用生物酶和阴离子交换吸附树脂替代传统的Sevage法、活性炭法和过氧化氢法去除蛋白和色素,适合规模化产业化制备桦褐孔菌精制多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DA201精制桦褐孔菌粗多糖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原料的脱脂预处理;B.热水浸提制备粗多糖;C.粗多糖酶解;D.大孔吸附树脂DA201处理;E.超滤去除小分子;F.真空冷冻干燥;制备桦褐孔菌多糖。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A.原料的脱脂预处理是指,取干燥的桦褐孔菌菌核,粉碎,置于4-8倍体积的60-95%乙醇溶液中浸泡16-24 h(优选的,置于6-7倍体积的70-90%乙醇溶液中浸泡18-20 h,更加优选的,置于6.5倍体积的80%乙醇溶液中浸泡20 h),以除去脂肪、部分单(寡)糖及脂溶性色素,残渣阴凉处风干。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B.热水浸提制备粗多糖是指,预处理后的残渣风干后,加10-20倍蒸馏水(v/w),沸水提取1-3 h, 80-120目纱布过滤(优选的,加13-18倍蒸馏水(v/w),沸水提取1.5-2.5h, 85-100目纱布过滤,更加优选的,加15倍蒸馏水(v/w),沸水提取2 h,100目纱布过滤),滤渣重复提取1-3次,合并滤液,浓缩,离心,喷雾干燥得粗多糖。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C.粗多糖酶解是指,将粗多糖加水溶解,加入木瓜蛋白酶,35-45℃反应20-40min(优选的,36-42℃反应25-35min,更加优选的,40℃反应30min),得粗多糖的酶解液。更加优选的,粗多糖加水溶解后配制为0.5-2.0%(w/w)的水溶液(优选的,配制为0.6-1.8%(w/w)的水溶液,更加优选的,配制为1.5%(w/w)的水溶液)。更加优选的,木瓜蛋白酶加入量为粗多糖水溶液的3-5%(w/w)(优选的,加入量为粗多糖水溶液的3.5-4.5%(w/w),更加优选的,加入量为粗多糖水溶液的4.0%(w/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灵,未经陈文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79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利于检测效率的环规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航空液冷机箱集成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