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绞车行星变速箱及其调速模式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88200.1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8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徐鸿钧;李国莉;姜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46 | 分类号: | F16H3/46;B66D1/2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绞车 行星 变速箱 及其 调速 模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绞车用行星变速箱和该行星变速箱的多种调速模式。
背景技术
绞车又称为卷扬机,是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以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绞车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作为起重、筑路和矿井提升等机械中的组成部件,因操作简单、绕绳量大、移置方便而广泛应用。随着绞车在不同领域和工作环境中的使用对其适应性也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绞车包括有:快速、慢速、大吨位等多种类型。虽然绞车的类型不同,但是这些绞车的结构却是大同小异,主要包括动力装置和变速箱。
国内绞车变速箱多采用三种传动模式,即:圆柱齿轮传动、行星齿轮传动或者圆柱与行星齿轮传动相结合的方式。圆柱齿轮传动是用于传递平行轴间动力和运动的一种齿轮传动。行星齿轮传动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齿轮的轴线绕另一齿轮的固定轴线回转的齿轮传动。与圆柱齿轮传动相比,行星齿轮传动具有体积小、承载能力大、重量轻、传动比范围大以及工作平稳等诸多优点,有取代圆柱齿轮传动的趋势。行星齿轮变速箱(以下均简称为行星变速箱)是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实现变速的变速箱,通常装在液力变扭器的后面,共同组成液力自动变速箱。
目前,行星变速箱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而绞车卷筒的直径较小,不能将行星变速箱安装在卷筒内部,还需要另外占用安装空间,通常采用行星变速箱输出内齿圈与绞车卷筒以螺栓连接的方式,传递输出扭矩。因此,现有的行星变速箱不能有效利用绞车卷筒内部空间,势必造成绞车体积变大,同时也增加了制造行星变速箱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充分利用绞车卷筒内部空间,有效地缩小绞车行星变速箱体积,使其结构简单化并降低制造成本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绞车行星变速箱以及该行星变速箱的多种调速模式。
一种绞车行星变速箱,包括机架、第一级行星轮系、第二级行星轮系、离合器一、离合器二。
所述第一级行星轮系包括第一级太阳轮、第一级行星轮、第一级行星架和内齿圈。
第一级太阳轮与第一级行星轮啮合,第一级行星轮与第一级行星架轴连接,第一级行星轮设置在内齿圈的内部。
所述第二级行星轮系包括第二级太阳轮、第二级行星轮、第二级行星架、内齿圈。
第二级太阳轮与第二级行星轮啮合,第二级行星轮第二级行星架轴连接,第二级行星轮设置在内齿圈的内部。
所述离合器一的一端与第一级行星架相连接,离合器一的另一端与机架相连接。
所述离合器二的一端与第一级行星架相连接,离合器二的另一端与第二级太阳轮相连接。
所述第二级行星架与机架相连固定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一级太阳轮作为该行星变速箱的功率输入端。所述内齿圈固定在绞车卷筒的内部且作为该行星变速箱的功率输出端。
作为优选,所述绞车行星变速箱还包括轴承一、轴承二,所述轴承一、轴承二分别安装在内齿圈和机架之间。
作为优选,离合器一和离合器二均为湿式摩擦片离合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一种绞车行星变速箱的调速模式,通过调节离合器一、离合器二的分离与闭合,实现制动、空挡、速比i1的挡位1和速比i2的挡位2四种模式。
1)速比i1的挡位1模式
离合器一闭合,第一级行星架与机架相连固定;离合器二分离,第一级行星架与第二级太阳轮分离;此时为定轴轮系,速比i1为内齿圈齿数与第一级太阳轮齿数之比;功率输入至第一级太阳轮后,经第一级行星轮传递至内齿圈,实现了速比为i1的内齿圈4输出。
2)速比i2的挡位2模式
离合器一分离,第一级行星架与机架分离;离合器二闭合,第一级行星架与第二级太阳轮相连,第二级行星架与机架连接固定;第一级太阳轮传入的功率,一部分功率经第一级行星轮减速后传递至内齿圈,一部分功率由第一级行星架传入至第二级太阳轮,经第二级行星轮减速后传递至内齿圈,功率在内齿圈上合流输出;该模式下的速比i2为此时内齿圈输出转速与第一级太阳轮输入转速之比。
3)制动模式
离合器一闭合,第一级行星架与机架相连固定;离合器二闭合,第一级行星架与第二级太阳轮相连固定;此时为制动状态,内齿圈固定不动。
4)空挡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8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