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9613.1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7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肖云峰;张伟;蔡云娟;陆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爱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5/00 | 分类号: | A61F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敷料 打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医用敷料,在医用敷料内设置有若干引流管,工作时,将含有引流管的医用敷料覆盖在创面上,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将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负压引流来促进创面的愈合。
在医用负压引流装置的加工制作中,需要在医用敷料上加工用以容纳引流管的通孔,由于医用敷料本身比较柔软,直接在医用敷料上打孔十分困难,而且很难控制打孔的位置,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医用敷料加水后冷藏至医用敷料发硬,然后将打孔刀从发硬的医用敷料的一端插入,另一端伸出即可完成打孔操作。但是采用该方法对医用敷料进行打孔,操作比较繁琐,耗时也比较长,而且在发硬的医用敷料上打孔,容易生产碎屑,从而影响医用负压引流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孔方便、能准确控制打孔位置且打孔后的医用敷料内无碎屑的医用敷料打孔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平台上的底座,在底座上设置有用以放置医用敷料的第一挡块,在第一挡块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二挡块,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支撑座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第二挡块能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第一挡块相互对合后合围成一个能容纳医用敷料的物料腔,在第一挡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挡块,在第一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挡块,第三挡块和第四挡块将物料腔的两端遮挡住,从而将医用敷料固定于物料腔内;在第三挡块上开设有供推杆穿过的通孔,推杆与第三驱动装置相连接,推杆穿过通孔后与推动块相连接,推动块能在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物料腔内滑动,从而压缩医用敷料;在推动块上设置有供打孔刀穿过的第二通槽,在第四挡块上开设有供打孔刀穿过的第一通槽,打孔刀与第四驱动装置相连接,打孔刀能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第一通槽插入物料腔中,对医用敷料进行打孔操作。
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为:包括由控制装置控制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通过滑移装置设置于支撑座上,第一气缸的伸出杆与挡块推板相连接,挡块推板通过第一、第二螺栓与第二挡块相连接,第二挡块能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与第一挡块相互对合后合围成一个能容纳医用敷料的物料腔。
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的滑移装置的结构为:设置于支撑座上的双导轨,在双导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双导轨上设置有用以安装第一气缸的推动板,推动板与设置在第二限位块上的第二气缸的伸出杆相连接,第二气缸由控制装置控制,推动板能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下在第一、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双导轨上滑动;在第一限位块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二触点开关,推动板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下在双导轨上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一限位块,当推动板与第二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二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在挡块推板上设置有第一顶杆,在第二挡块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一触点开关,在挡块推板与第二挡块之间留有间距;挡块推板空套在第一螺栓的头部且第一螺栓的尾部与第二挡块相旋合,第二螺栓头部与挡块推板相旋合且第二螺栓的尾部自由插入第二挡块上的盲孔中,在第二螺栓的尾部与盲孔之间留有间距,当挡块推板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挡块与第一挡块相互对合后,第一气缸继续驱动挡块推板逐渐靠近第二挡块,当第一顶杆与第一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一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的结构为: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由控制装置控制,第三气缸的伸出杆通过连接杆与推杆相连接,在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三顶杆,在底座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三触点开关;推动块在第三气缸的驱动下从物料腔的端部逐渐向内运动,从而压缩医用敷料,当第三顶杆与第三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三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第三顶杆的杆部为螺杆,第三顶杆穿过连接杆上的通孔,并通过第三顶杆上的二个螺母将第三顶杆旋紧在连接杆上,二个螺母分别旋紧在连接杆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爱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爱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9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改性聚氨基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老陈醋醋糟饲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