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型螺旋滚筒式清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9997.7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8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蓝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螺旋 滚筒 清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清淤机。
背景技术
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我国水利施工大都是靠人推肩扛的人工作业方式完成,只有航道疏浚采用机械设备施工,90年代~2000年,清淤机械设备基本上是仿制国外设备,到了2000年以后,从实施“百船计划”到现在,我国才开始具有研发,制造的能力,目前我国主要清淤机械和疏浚设备有以下几大类型:
1、绞吸式挖泥船
该船型是清淤和疏浚的主要机型,大型的用于围海造地吹填和航道疏浚,中小型用于河道清淤,国产大型绞吸式挖泥船装机功率为1.2万千瓦,泥浆泵流量(12000~15000)m3/h。输泥能力(1500~3500)m3/h,小型的用于小型河道和鱼塘清淤,装机功率40千瓦,泥浆泵流量800m3/h,清淤能力(40~60)m3/h。
2、斗轮式挖泥船
改船型主要用于河道和水库清淤,由于泥浆浓度高,清淤后河床平整,故使用比较普遍。
3、抓斗式挖泥船
该船型由于结构简单,效率高而被普遍使用,它与泥舶配套作业,完成挖泥和输泥施工。主要海涂和河道清淤。
4、反铲式挖泥船
该船型采用反铲式工作装置,3或4桩定位,可挖掘4类土壤。多用于河床和河道整治及清淤,大的斗容4m3,小的斗容0.3m3,和泥舶配套使用。
5、两栖式清淤机
该机型包括浮箱履带和式海龟式清淤机,斗容(0.3~1.4)m3,可挖掘4类土壤,多用于小型河床和河道整治。
6、挖塘机组
该机型采用高压水冲淤结合小型泥浆泵吸泥及泵泥,作业方式为人工操作。主要用于小型清淤工程,由于设备低廉,操作简单而被普遍使用。
河道清淤和整治的难点在于工业排放污染河水,工业垃圾沉积河底,生活垃圾漂浮河面,对于大型河道可以采用通用的绞吸或斗轮式挖泥船完成清淤或疏浚航道,而对于乡村级河道或城市内河、湖泊采用绞吸和斗轮挖泥船却难以清淤或疏浚,原因在于河道狭窄,大型挖泥船难以进入,另外垃圾致使工作装置堵塞导致无法正常作用,同时城市河道清淤时排泥场也是个大问题,因此内河乡村河道(4~20)m河宽清淤大都是采用人工或挖塘机组,造成清淤周边空气臭气熏天,工人劳动强度极大,淤泥要晾晒沉淀十几天,然后用挖掘机装车运走,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为此目前国内急需一种适用于乡村级河道的清淤机。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绞刀头易缠绕河道中的编织物;清淤施工时,移位明轮推力不足;工作移位方式采用绞车牵引,Y型布缆,需要不断抛锚和移锚,直接影响产量技术问题,本技术领域亟需要一种新的生产设备来改变此种现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旋滚筒式清淤机,可以解决存在的绞刀头易缠绕河道中的编织物;清淤施工时,移位明轮推力不足;工作移位方式采用绞车牵引,Y型布缆,需要不断抛锚和移锚,直接影响产量技术问题。
一种环保型螺旋滚筒式清淤机,其特征是:包括旋挖装置、桥架、泥浆泵、升降装置、驾驶室、输泥管、液压系统、发动机、螺旋滚筒装置、船体、螺旋桨推进器,所述旋挖装置安装于桥架上,且旋挖装置和泥浆泵直接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位于船体四周四角处;所述驾驶室位于船体前端;所述输泥管与泥浆泵连接;所述液压系统和发动机位于船体尾部;所述螺旋滚筒装置布置于船体的两侧;所述螺旋桨推进器位于船体尾部,且船体尾部左右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螺旋桨推进器。
所述旋挖装置采用空心轴,旋挖装置具有螺旋截齿结构,旋挖装置两端布置有液压马达,且旋挖装置的泥浆吸入口截面呈倒梯形。
所述泥浆泵设置在水下。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桩和液压油缸,且所述升降桩和液压油缸通过桩套固定连接。
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为130KW。
所述螺旋滚筒装置包括液压行走马达、螺旋柱体、螺旋叶片,其中螺旋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压行走马达,螺旋柱体的表面安装有螺旋叶片,且两侧螺旋柱体上安装的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
所述船体形状为凹形。
所述螺旋桨推进器推进的水上航速为5km/h,作业速度为0~60m/h。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螺旋滚筒式清淤机采用离心式旋流结构,可通过大颗粒泥浆和编织物,实现泥浆泵无缠绕,无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蓝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春蓝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9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本质安全型撕裂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周边环境采集显示系统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