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板和铝管粘贴用导热胶膜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90017.5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7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马功权;田四光;李多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长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0 | 分类号: | C09J7/00;C09J163/00;C09J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贴 导热 胶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铝板和铝管粘贴用导热胶膜。
背景技术
板式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的主要换热装置,其作用是使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具内迅速蒸发(沸腾)为蒸汽,吸收被冷却的物质的热量,使冷藏(冷冻)物质的温度下降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蒸发器主要由金属管与金属板结合工艺制成,其主要形式为铝管与铝板粘结,铜管与铝板粘结的管板式蒸发器。现有粘胶导热性不好,影响产品性能,耐高温性较差,生产时生产工艺复杂,不便于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铝板和铝管粘贴用导热胶膜,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合理设计配方,提高导热胶膜的导热性,同时提高了其耐高温性,提高了产品品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板和铝管粘贴用导热胶膜,所述导热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类石墨烯氮化硼纳米片50~800份,固化剂1~10份,无卤环氧树脂65~100份,导热填料65-75份,溶剂30-40份。
所述类石墨烯氮化硼为六方氮化硼,其平均粒径为0.1~20μm。
所述固化剂为双氰胺、二乙基四甲基咪唑、酚醛树脂、二氨基二苯砜或六氢邻苯二甲酸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无卤环氧树脂为含硅环氧树脂、含磷环氧树脂、含氮环氧树脂或含磷氮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一种铝板和铝管粘贴用导热胶膜的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在反应釜内加入无卤环氧树脂、导热填料和溶剂,并且充分搅拌;
(2)向反应釜加入固化剂和类石墨烯氮化硼纳米片,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熟化24-48小时,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形成为胶液;
(3)将制备好的待用胶液涂覆到离型载体材料上;
(4)经干燥箱烘焙、收卷制得高导热胶膜。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配方,提高导热胶膜的导热性,同时提高了其耐高温性,提高了产品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铝板和铝管粘贴用导热胶膜,所述导热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类石墨烯氮化硼纳米片600份,固化剂5份,无卤环氧树脂80份,导热填料60份,溶剂35份;所述类石墨烯氮化硼为六方氮化硼,其平均粒径为0.1~20μm;所述固化剂为双氰胺、二乙基四甲基咪唑、酚醛树脂、二氨基二苯砜或六氢邻苯二甲酸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无卤环氧树脂为含硅环氧树脂、含磷环氧树脂、含氮环氧树脂或含磷氮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一种铝板和铝管粘贴用导热胶膜的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按上述配方
(1)在反应釜内加入无卤环氧树脂、导热填料和溶剂,并且充分搅拌;
(2)向反应釜加入固化剂和类石墨烯氮化硼纳米片,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熟化24-48小时,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形成为胶液;
(3)将制备好的待用胶液涂覆到离型载体材料上;
(4)经干燥箱烘焙、收卷制得高导热胶膜。
实施例2
一种铝板和铝管粘贴用导热胶膜,所述导热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类石墨烯氮化硼纳米片600份,固化剂8份,无卤环氧树脂70份,导热填料70份,溶剂40份;所述类石墨烯氮化硼为六方氮化硼,其平均粒径为0.1~20μm;所述固化剂为双氰胺、二乙基四甲基咪唑、酚醛树脂、二氨基二苯砜或六氢邻苯二甲酸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无卤环氧树脂为含硅环氧树脂、含磷环氧树脂、含氮环氧树脂或含磷氮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一种铝板和铝管粘贴用导热胶膜的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按上述配方
(1)在反应釜内加入无卤环氧树脂、导热填料和溶剂,并且充分搅拌;
(2)向反应釜加入固化剂和类石墨烯氮化硼纳米片,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熟化24-48小时,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形成为胶液;
(3)将制备好的待用胶液涂覆到离型载体材料上;
(4)经干燥箱烘焙、收卷制得高导热胶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长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长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00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旁路调控永磁动力装置
- 下一篇:电暖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