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足旋转压电驱动器及其实现跨尺度驱动的激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0754.5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8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想;冯培连;陈维山;刘军考;石胜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4 | 分类号: | H02N2/14;H02N2/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利明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压电 驱动器 及其 实现 尺度 驱动 激励 方法 | ||
1.多足旋转压电驱动器及其实现跨尺度驱动的激励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基于多足旋转压电驱动器实现的,所述的多足旋转压电驱动器包括压电振子(1)、转子(2)、基座(3)、蝶形弹簧(5)、推力轴承(6)和预紧螺母(7);
压电振子(1)包括n个基梁(1-1)和4n片压电陶瓷(1-2),n个基梁(1-1)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每个基梁(1-1)的四个侧面分别固定有一片压电陶瓷(1-2),每个基梁(1-1)末端均设置有一个变幅杆(1-3),且该变幅杆(1-3)在远离基梁(1-1)的方向上,为截面逐渐变细的块体,变幅杆(1-3)的小端设置有驱动足(1-4);
每两个相邻的基梁(1-1)之间均固定有法兰(1-5),且法兰(1-5)和基梁(1-1)侧面之间通过弹性梁(1-6)固定连接;
转子(2)上下两个表面中心位置均设置有输出轴(2-1),转子(2)下表面输出轴(2-1)通过轴承(4)与基座(3)转动连接,压电振子(1)套在输出轴(2-1)的外侧,并通过法兰(1-5)与基座(3)固定连接,转子(2)的下端外圆周面与驱动足(1-4)接触;转子(2)下表面输出轴(2-1)的末端套装有蝶形弹簧(5),并旋合有预紧螺母(7),在蝶形弹簧(5)与预紧螺母(7)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6),且蝶形弹簧(5)位于基座(3)的下方;
所述压电陶瓷(1-2)均沿厚度方向极化,每个基梁(1-1)前、后表面设置的压电陶瓷(1-2)片的极化方向相同,每个基梁(1-1)上、下表面设置的压电陶瓷(1-2)片的极化方向相同,
4n片压电陶瓷(1-2)分为两组进行激励,所有基梁(1-1)前、后表面设置的压电陶瓷(1-2)为第一组弯振压电陶瓷,所有基梁(1-1)上、下表面设置的压电陶瓷(1-2)为第二组弯振压电陶瓷,
所述的多足旋转压电驱动器及其实现跨尺度驱动的激励方法根据目标输出位移选择下述三种激励模式之一、两种激励模式的组合或者三种激励模式的组合来实现不同位移尺度的输出;三种激励模式分别为:
第一种为交流连续激励模式,该激励模式给两组弯振压电陶瓷分别施加在时间上具有90度相位差的两相连续交流激励电压,以实现基梁(1-1)两个正交弯曲振动的复合激励,从而在驱动足(1-4)处产生持续的椭圆轨迹的振动,该振动能够驱动转子(2)实现大推力、大位移、快速、连续的运动输出,所述大位移指位移大小不受限制;
第二种为脉冲步进激励模式,该激励模式给两组弯振压电陶瓷分别施加在时间上具有90度相位差的两相脉冲激励电压,以实现基梁(1-1)两个正交弯曲振动的脉冲式复合激励,从而在驱动足(1-4)处产生间歇性的椭圆轨迹的振动,该振动能够驱动转子(2)实现微米尺度分辨力、低速、断续的步进输出;
第三种为直流微驱动模式,该激励模式给一组弯振压电陶瓷施加直流电压,另一组弯振压电陶瓷为悬空状态,实现基梁(1-1)单方向的弯曲变形,从而在驱动足(1-4)处产生单一方向的位移输出,该位移输出能够驱动转子实现纳米尺度分辨力、微米尺度行程的输出,通过调整直流电压幅值实现转子(2)输出位移的精确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足旋转压电驱动器及其实现跨尺度驱动的激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基梁(1-1)、n个变幅杆(1-3)、n个驱动足(1-4)、n个法兰(1-5)和n个弹性梁(1-6)为一体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足旋转压电驱动器及其实现跨尺度驱动的激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足旋转压电驱动器还包括保护罩(8),所述保护罩(8)的下端面固定在基座(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足旋转压电驱动器及其实现跨尺度驱动的激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微驱动模式下获得的驱动足(1-4)最大输出位移高于脉冲步进激励模式下获得的驱动足(1-4)最佳分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足旋转压电驱动器及其实现跨尺度驱动的激励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目标输出位移小于或等于直流微驱动模式下获得的驱动足(1-4)最大输出位移时,该最大位移为微米量级,驱动器直接进入直流微驱动模式,实现精确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07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次性眼科术眼识别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