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防护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2177.3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2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靖江市新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7/10 | 分类号: | C22C3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4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板,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车用防护板,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日新月异的进步,汽车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汽车技术的发展对零部件的结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车用防护板是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关键部件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整车性能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防护板各种各样,但是均存在以下问题,1)耐冲击性差;1)耐热性差、耐寒性差,不能在环境相对恶劣的条件下长期使用,3)耐候性差;4)耐燃性差,当车辆出现自燃或者由于其他外界的原因导致车辆出现着火情况时,车辆防护板的耐燃性差。基于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在不断的尝试改变,但是效果不理想,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车用防护板及其加工方法,该防护板克服了上述的技术缺陷,便于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车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的组成及含量如下,C 3%—5%,Si 5%—8%,Mn 2%—7%,P≤1%,S≤1%,余量为铁和残余的微量杂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防护板的组成及含量如下,C 4%—4.5%,Si 6%—7%,Mn 4%—6%,P≤0.5%,S≤0.5%,余量为铁和残余的微量杂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材料准备和确认,确认无误后送入加热炉进行加热,2)将准备卷板存放在机器上;3)上卷开卷;4)引头、校平,5)冲洗,6)废料收取,7)出料、翻转,8)成品检验包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中机器的线速度为≤15mm/min。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中加热炉中的温度为800℃~1150℃,防护板出炉后在1000℃以上大立辊高压水除磷,经粗轧机组轧制,进入精轧机前除鳞箱去除粗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然后精轧机组轧制,进行层流冷却后,由卷取机卷成钢卷,控轧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中终轧温度设定为700℃~800℃,卷取温度500℃~58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防护板的组成及含量如下,C 4.5%,Si 7%,Mn 6%,P0.5%,S0.5%,余量为铁和残余的微量杂质。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的普通的元素,特别是不添加贵重合金元素,仅通过合适的Si提高强度,降低Mn含量,解决Si高引起的氧化铁皮难除及表面质量问题,使防护板具有高的强塑性,高的表面质量。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方案中不添加Nb、Ti等合金元素,而是采用较低的合金元素Mn,并通过适量的较廉价的合金元素Si 提高强度,通过相关生产工艺的合理配合,解决Si提高引起的表面氧化铁皮问题,使产品的强度韧性和表面质量,都满足现有的标准要求,上述技术方案中之所以这样设置,具体理由如下,
C:可以提高碳含量,对提高钢的室温强度和中温强度有利,但对钢的塑性、韧性、成型性、可焊性均不利,故碳含量控制不宜过高,本发明选择C 3%—5%。
Si:可以具有净化钢水,脱氧剂,Si溶于铁素体后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碳钢中每增加0.15%Si,可使热轧钢的抗拉强度提高8~9MPa,屈服强度提高5~6MPa。本技术方案中的含量为Si 5%—8%。
Mn:提高钢中锰含量,能扩大γ区,降低γ→α转变温度,扩大轧制范围,使铁素体晶粒的长大机会大大减少,因而促进了晶粒细化,增加钢的强韧性,但锰含量高,会相应增加钢的成本,也会增加碳当量,不利于焊接,本技术方案中的含量为Mn 2%—7%。
S:硫在钢中形成硫化物夹杂,使其延展性和韧性降低。钢轧制时,由于MnS夹杂随着轧制方向延伸,使钢的各向异性加重,严重时导致钢板分层,本技术方案中的含量为P≤1%,
P:磷高增加钢的冷脆性,使钢的脆性转变温度上升,使钢的冲击韧性显著下降,本技术方案中的含量为S≤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靖江市新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靖江市新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21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流体的换热设备
- 下一篇:一种流体加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