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华绒螯蟹配套系新品种的育成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92774.6 申请日: 2014-06-27
公开(公告)号: CN104067986A 公开(公告)日: 2014-10-01
发明(设计)人: 王成辉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01K67/02 分类号: A01K67/02
代理公司: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39 代理人: 刘江良
地址: 201306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中华 绒螯蟹 配套 新品种 育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配套系新品种的育成与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自1991年以来,水产养殖产量已连续居世界第一位。据FAO统计,2011年我国水产品总量5439.3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3862.1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61.6%,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然而支撑我国水产养殖如此巨大产量的养殖对象多为野生种群,人工选育良种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贡献率为30%左右,远低于我国农作物和畜牧业,开展水产养殖对象的育种工作前景广阔、作用突出、意义重大。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俗称河蟹,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水产经济生物。自1991年以来,我国河蟹养殖产量快速、稳定增长, 2011年成蟹产量比1991年增加了50余倍,产量达64.9万吨,产值达64.5亿美元(FAO,2011)。除内销市场不断扩大外,河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此外,中华绒螯蟹是我国最具文化底蕴的水产品,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河蟹养殖业堪称我国名特优水产养殖业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水产养殖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支柱产业之一。 

河蟹虽然是我国特种水产养殖中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养殖对象,但支撑如此巨大产业的河蟹种源基本上也是未经遗传改良的野生群体。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野生群体的种质混杂和衰退严重,养殖性能衰退明显。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河蟹良种的呼唤及需求极为强烈,开展中华绒螯蟹育种工作十分必要而迫切。自2011年以来,我国虽然选育出、并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三个中华绒螯蟹良种,但与其庞大的产业规模与巨大的苗种需求相比,中华绒螯蟹的良种数量实在太小,良种的贡献仍然十分微弱。 

河蟹属于甲壳类,在其生命过程中,需不断蜕去旧壳才能完成生长。因而,在河蟹育种过程中标记和育种效果评价较为困难,很难进行像鱼类那样的同池标志后评估。此外,河蟹的性成熟年龄为二龄,繁殖一代后亲体死亡,不同年份间的亲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亲本只能利用一次,不能像鱼类那样能多年份的重复利用。河蟹的这些独特的生物学特点、生活史特征要求我们采取与鱼类相对不同的育种道路。 

综观我国现已育成的水产新品种中,基本全部采用群体选育而成,且是对单一群体的选择,在育种中只考虑了性状的育种值(即加性效应),而忽略了性状的显性效应。这种育种方式虽然简单、操作方便,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了较好的育种效果,但品种育成后易造成退化、苗种扩散容易而不能有效控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育种方式还未有效利用育种对象和性状的遗传效应(如显性效应)。因而在我国的水产育种方式与技术上,需进行创新,发展新的育种技术手段。 

配套系育种是应用具有某种(些)经济性状、或遗传特性的“专门化”品系或选育系进行配组繁育,聚合生产具有父本和母本优良经济性状的配套组合的一种育种方式。目前,在鸡的育种中已基本实行配套系育种,在养猪业也正迅速地向配套系育种过渡。而目前水产生物的配套系育种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一些科学问题与技术尚需研究。而在当前,长江水系河蟹处于一定程度的混杂状态,选育出符合长水系原种特征的河蟹良种需要较大的选择强度和较为艰难漫长的育种过程。若实行配套系育种,可利用已建立的不同外观特征和育种性状的选育系,通过父本与母体性状的聚合,可育成和生产出多性状聚合的优良河蟹品种。这种育种方式不仅育成快,而且效果好,适合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华绒螯蟹配套系新品种的育成方法,利用该方法育成的配套系新品种不仅较好的聚合了母本A和父本B的主要优点,而且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杂种优势明显,为我国河蟹产业上提供了优异种源,是国内首例河蟹配套系新品种。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华绒螯蟹配套系新品种的育成方法,其步骤如下: 

(1)配套选育系的亲本选择:以中华绒螯蟹配套选育系A、B为亲本;

(2)配套系的生产:通过双列杂交遗传交配设计,进行选育系A、B间的正反杂交,生产出两个亲本组合(A♀A组合、B♀B组合)和两个配套系组合(A♀B配套系、B♀A配套系);

(3)配套系的筛选:通过池塘生长对比试验,筛选出以A系为母本、B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生产的A♀B配套系;

(4)配套系的生产性验证:通过上海、安徽等地生长比较,A♀B配套系生长优势最明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27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