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红树林植物进行退塘还林的造林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94624.9 申请日: 2014-06-24
公开(公告)号: CN104094813A 公开(公告)日: 2014-10-15
发明(设计)人: 杨小波;吕晓波;李东海;龙文兴;张玉霞;邓勤 申请(专利权)人: 海南大学
主分类号: A01G23/00 分类号: A01G23/00
代理公司: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地址: 570228 *** 国省代码: 海南;6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红树林 植物 进行 退塘还林 造林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红树林造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红树林植物进行退塘还林的造林技术。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20年间,全球超过1/3的红树林消失。20世纪60年代的围海造田运动,导致我国红树林遭到第一次大规模破坏;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红树林滩涂上开塘养殖,再次造成我国红树林的大面积破坏。有研究显示,红树林资源锐减不仅会导致海滨生态环境恶化、滩涂海洋经济动物产量下降60%~90%、近海鱼苗资源明显下降,也会引发赤潮灾害、海洋国土侵蚀、港口淤积率提高、台风暴潮经济损失急增等一系列问题。

海南省海口市的东寨港是我国第一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其广阔的滩涂成为许多鸟类的觅食地和越冬点,每年春冬季都有许多迁徙鸟类在此觅食和越冬。1980年,东寨港成为我国第一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然而长期以来,当地村民在保护区内大规模养虾,导致红树林成片枯萎甚至死亡,红树林生态系统趋于崩溃。随着养殖户越来越多,东寨港内的海水不再清澈,鱼儿开始死亡,红树林也成片枯萎。这些大多数是由于养虾、养鱼和养鸭等所导致的,养殖污染使得红树林区水体高度富营养化,红树林生态系统趋于崩溃,病虫害日趋严重,最终造成红树大量死亡。研究显示,从1988年~1996年,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有1.21%的红树林湿地被转化为养殖水面;而从1996年~2007年,更有3.02%的红树林湿地转化为养殖水面。按这样的速度,若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未来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景观将会发生根本退化。

因此,近年来施行退塘还林措施,逐步改善已退化的红树林生态环境。自然恢复非常缓慢,相对而言,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可以较快地改善和恢复废塘的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红树林植物进行退塘还林的造林新技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选择海边或入海口附近的废弃水塘,在水塘内修建种植垄、水道,通过控制水塘原有的水闸的闸门来控制水道中的水与外界水连通,根据水塘的大小可设置多个种植垄;

步骤2:打开水闸的闸门,使水塘内的水随外部的水一起潮汐变化,确定塘内的高潮位,种植垄的高度选取低于高潮位10cm的高度,种植垄的底面积大于口部的面积,种植垄的竖截面形状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步骤3:种植垄上种植红树林树种,乔木类的树种采用1m×1m的间距,灌木类的树种采用0.5m×0.5m的间距种植;

步骤4:种植后的管护,早期由于苗木比较矮小,在种植垄的四周使用20目左右的纱网围起,防止螃蟹啃食或藻类大量繁殖造成小苗被覆盖死亡,水塘的闸门保持开启,使塘内与外部水体连通,使水塘内的水随外部水体的潮汐变化而变化,这样有利于红树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一个月检查一次,及时替换死亡的个体。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种植垄口部的宽度为3m。

进一步,对于塘内淤泥量比较多基本可以与高潮位等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在垄上种植适合的半红树树种,在垄两侧的沟内种植红树林树种,这样可以增加恢复区域的树种类型,有利于恢复区域的群落重建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退塘还林种植红树林树种成活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水塘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针对红树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废塘的实际条件综合考虑,打开废塘闸门与外水联通,使塘内恢复潮汐变化,利用塘内和周边原有的泥土,或外运少量的泥土作为基质,在塘内筑建多条种植垄,在垄上种植红树林树种,达到退塘还林的目的。

选择海边或入海口附近的废弃水塘,在水塘内修建种植垄、水道,通过控制水闸原有的闸门来控制水道中的水与外界水连通,根据水塘的大小可设置多个种植垄,垄与垄之间的间隔为2m,种植垄之间连通的水域即为水道。

打开水闸的闸门,使水塘内的水随外部的水一起潮汐变化,确定塘内的高潮位。种植垄的高度选取低于高潮位10cm的高度,种植垄口部的宽度以3m为宜,垄的长度以废塘的大小而定。种植垄的底面积大于口的面积,种植垄的竖截面形状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46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