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线缆打结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4992.3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7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夏光超;姚立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9/00 | 分类号: | B65H6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线缆 打结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打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线缆打结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电子电工技术无处不在,而在很多电工电子的应用场合都会涉及到线缆的打结、固定等操作,现有的线缆打结通常通过一些定位装置进行锁定,比如传统的隐形防盗窗,是由一根完整的金属丝,通过十字扣等定位装置锁定而组成网状结构,一旦十字扣等定位装置脱落,整个隐形防护网就会散掉,失去其应有的防护和防盗的作用,因此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线缆打结的装置,本打结装置结构简单且打结技术效果较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线缆打结的装置,包括打结器本体,所述打结器本体上贯穿开设有两个互不相交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此两个通孔的轴线不共面。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所述打结器本体沿其表面还设置有两条导向定位槽,其中一个导向定位槽即第一导向定位槽与第一通孔相连通构成环状的第一通道,另一个导向定位槽即第二导向定位槽与第二通孔相连通构成环状的第二通道,且第一通道构成的环形轨迹和第二通道构成的环形轨迹相互交叉设置。
优选的,所述打结器本体呈球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横截面均呈椭圆形或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定位槽和第二导向定位槽的槽面均呈光滑过渡的弧面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所处的平面和第二通道所处的平面彼此垂 直,且第一通道所处的平面和第二通道所处的平面均与其相应位置处的径向平面相重合。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垂直于第二通道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通孔垂直于第一通道所处的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打结器本体上的开口均设置为扩口状,所述扩口状开口的两侧边与导向定位槽的相对应的槽边之间为光滑的曲面平顺相连。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装置对线缆进行打结的方法,具体说来,将一条线缆即第一线缆穿过第一通孔,然后使第一线缆沿第一导向定位槽回绕并重新穿过第一通孔;再将另一条线缆即第二线缆穿过第二通孔,然后使第二线缆沿第二导向定位槽回绕并重新穿过第二通孔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打结器本体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只要其上设置有两个轴线不共面的通孔,就可以通过绕线而将两根线缆打结在一起,由此可见,本发明结构简单,打结速度快且打结效果好。如果选用较为美观的打结器本体,则经过本打结器本体而组织起来的防护网将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本发明中的第一导向定位槽和第二导向定位槽的槽面均呈光滑过渡的弧面状,也即本发明中的两个导向定位槽均为圆弧状,则当线缆在导向定位槽中弯曲、缠绕时,由于导向定位槽存在一定的曲率半径,因此线缆不会过度弯折,其受力情况较好,避免了线缆中金属丝断裂的现象发生。
3)本发明中的第一通道所处的平面和第二通道所处的平面彼此垂直,同时第一通孔垂直于第二通道所处的平面,第二通孔垂直于第一通道所处的平面。这种设置方式避免了两条线缆在穿线过程中互相交叉或缠绕,提高了打结效率。
4)本发明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打结器本体上的开口均设置为扩口状,则当线缆回绕并重新穿回相应通孔时,线缆在重新穿入的通孔开口处不会出现纠缠凸出的情况,既防止了线缆过度缠绕,也有利于打结器本体的整 体美观性。
5)本发明中的打结器本体即使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老化破损发生脱落,两根线缆所打成的结也不会因此散掉,从而大大提高了线缆的打结锁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打结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3的左视图。
图3为打结器本体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a~6d为本发明的打结示意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0—打结器本体 11—第一通孔 111—进口 112—出口
12—第二通孔 13—第一导向定位槽 14—第二导向定位槽
A—第一通道 B—第二通道
X1—第一线缆 X2—第二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4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轿厢内的气囊式快速增减压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履带式电缆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