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u/Ca基化合物联合循环捕捉CO2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5360.9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1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段伦博;段元强;陈惠超;赵长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C10/00 | 分类号: | F23C10/00;F23C10/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赵梅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u ca 化合物 联合 循环 捕捉 co sub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与环境保护交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u/Ca基化合物联合循环捕捉CO2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链燃烧是一种基于CO2零排放理念的新型燃烧技术。从燃烧方式的角度分析,化学链燃烧不同于传统燃烧方式,表现为燃料与空气中的氧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实现氧传递和燃料燃烧反应,这种燃烧方式可分离出高纯度的CO2,而且不消耗多余的能量。化学链燃烧系统主要包括空气反应器、燃料反应器和载氧体。其中载氧体是氧传递的载体,是连接两个反应器的关键纽带。在燃料反应器中,载氧体与燃料进行还原反应;在空气反应器中,被还原的载氧体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氧化反应。化学链燃烧基于两步化学反应,实现了化学能的梯级利用,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实现了更高的能源利用率。
传统的碳基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燃料反应器中载氧体和固体燃料难以分离,未燃碳会随着载氧体进入到空气反应器中,与氧气反应生成CO2,造成CO2的不完全捕获。同时,在燃料反应器中,固体燃料中的硫元素也会与载氧体反应,生成SO2等杂质气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Cu/Ca基化合物联合循环捕捉CO2的方法,以解决传统碳基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的不足,实现CO2的完全捕获,并在燃料反应器中实现炉内脱硫,降低SO2的排放。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Cu/Ca基化合物联合循环捕捉CO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碳基固体燃料、钙基吸收剂、铜基载氧体的混合物加入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在900~950℃、CO2为流化介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步骤二、反应生成的混合物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反应气体混合物一部分经循环风机进入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中作为流化介质,剩余部分经压缩净化装置实现CO2捕集;反应固体混合物经密封返料阀进入流化床式空气反应器,在650~700℃、空气作为流化介 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步骤三、反应生成的混合物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反应气体混合物排入大气,反应固体混合物经密封返料阀进入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继续循环反应。
步骤二和步骤三所述密封返料阀为单向控制返料或双向控制返料的密封返料阀。
步骤一所述碳基固体燃料为煤、石油焦或生物质;所述钙基吸收剂为CaCO3或以CaCO3为主要成分的天然矿物或废弃物;所述铜基载氧体为CuO、以CuO为主要成分的天然矿石或以CuO为主要成分的天然矿石与惰性载体的混合物;所述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为循环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或鼓泡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
步骤二和步骤三所述密封返料阀以CO2为流化介质。
实现上述Cu/Ca基化合物联合循环捕捉CO2的装置,包括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流化床式空气反应器、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第一密封返料阀、第二密封返料阀、循环风机、压缩净化装置;
第一密封返料阀和第二密封返料阀为单向控制返料的密封返料阀,所述装置的连接关系为: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的上端出口和第一旋风分离器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的上端出口分别和循环风机、压缩净化装置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的下料管和第一密封返料阀相连;第一密封返料阀的返料段与流化床式空气反应器的密相区相连;流化床式空气反应器的上端出口和第二旋风分离器相连,第二旋风分离器的下料管和第二密封返料阀相连;第二密封返料阀的返料段和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的密相区相连;
第一密封返料阀和第二密封返料阀为双向控制返料的密封返料阀,所述装置的连接关系为: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的上端出口和第一旋风分离器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的上端出口分别和循环风机、压缩净化装置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的下料管和第一密封返料阀相连;第一密封返料阀两侧的返料段分别与流化床式空气反应器的密相区、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的密相区相连;流化床式空气反应器的上端出口和第二旋风分离器相连,第二旋风分离器的下料管和第二密封返料阀相连;第二密封返料阀两侧的返料段分别与流化床式燃料反应器的密相区、流化床式空气反应器的密相区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5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降低LED色温差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