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imulink模型中信号和参数的设置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97021.4 | 申请日: | 2014-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1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褚全红;方成;贾利;张维彪;刘涛;周帅;焦玉琴;刘子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07 | 代理人: | 王金锁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imulink 模型 信号 参数 设置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嵌入式系统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Simulink模型中信号和参数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电子领域,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大都使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V型开发模式是国际上认可的适用于汽车电子开发的先进模式,它包括建模仿真、快速原型、自动代码生成、硬件在环仿真和系统应用等阶段。由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控制对象的多样性,在控制算法开发前期或者在目标硬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先对控制算法建立模型进行仿真和快速原型,以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然后对控制模型进行自动代码生成,把生成的代码集成到目标硬件中,构成最终的电子控制单元。MATLAB由于其计算能力强,基础模块覆盖面广,辅助功能丰富,在建模仿真阶段应用广泛。在MATLAB Simulink中建立控制算法的模型,进行仿真,利用通用硬件(比如dSPACE公司的Micro Autobox)进行快速原型,然后利用MATLAB自带的自动代码生成工具箱进行自动代码生成,可以完成整个建模仿真、快速原型和自动代码生成的过程。
信号(Signal)和参数(Parameter)是Simulink模型中两种基本元素。对于汽车电子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在Simulink模型自动生成的代码中,需要关注信号和参数具体表现。信号一般对应于生成代码中的变量,参数一般对应于生成代码中的常量或标定变量。在目标硬件中,必须对有限的储存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一般的方法是根据系统需求,为各种变量、常量和标定变量分配不同的储存位置和储存区域大小,这就需要控制Simulink模型中信号和参数的储存属性。但是,MATLAB自带的包(Package)和储存类(Storage Class)不能满足特定的单片机的需要;同时,在MATLAB中也没有相应的工具对信号和参数的储存特性进行统一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满足特定的单片机的需要,而提供了一种Simulink模型中信号和参数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Simulink模型中信号和参数的设置装置,它包括设置有图形化操作界面的MATLAB GUI工具(1)、读取模块(2)、自动加载模块(3)、获取设置Simulink模型属性模块(4)、获取设置MATLAB 工作区属性模块(5)、设置信号储存属性模块(6)、设置参数储存属性模块(7),MATLAB GUI工具(1)与读取模块(2)连接,用于从读取模块(2)中获取Simulink模型文件、数据文件以及信号和参数信息;读取模块(2)与自动加载模块(3)连接,用于自动加载Simulink模型文件及对应的数据文件;读取模块(2)与获取设置Simulink模型属性模块(4)连接,用于设置Simulink模型中模块的属性信息;读取模块(2)与获取设置MATLAB 工作区属性模块(5)连接,用于获取并设置MATLAB 工作区中对象的属性信息;读取模块(2)与设置信号储存属性模块(6)连接,用于能够设置信号的储存属性;读取模块(2)与设置参数储存属性模块(7)连接,设置参数的储存属性。
一种Simulink模型中信号和参数的设置装置的设置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①先通过设置有图形化操作界面的MATLAB GUI工具(1)对读取模块(2)中读取到的Simulink模型文件、数据文件进行关联,并对信号和参数信息进行各自管理的模块类型及其属性;
②通过步骤①中创建的配置文件,通过自动加载模块(3)进行解析与加载;
③再对步骤②中解析与加载的文件,通过获取设置Simulink模型属性模块(4)创建自定义的包;
④再对步骤②中解析与加载的文件,通过获取设置MATLAB 工作区属性模块(5)创建自定义的储存类;
⑤再对步骤③与④创建的包和存储类,通过设置信号储存属性模块(6)对信号和参数的储存属性进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未经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70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