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环保材料构建新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98863.1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6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包卫洋;陈博阳;陈明杰;胡伟;周晓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材料 构建 新型 人工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环境保护领域、渔业基础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碳环保材料构建新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牡蛎是世界著名而常见的贝类,我国牡蛎产量占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对牡蛎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加工其可食用部分,大量牡蛎壳则作为垃圾被丢弃。这些废弃的牡蛎壳中残留的有机物在长期堆放的过程中腐败发臭,危害居民生活,而牡蛎壳本身也成为了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人工鱼礁是指根据海洋环境和聚集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特征,人为设置的适宜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具有一定物理学结构的物体。通过鱼礁,一方面可改变海水流向,从而形成垂直流,进而带动海底营养盐向表层移动,有利于鱼类摄食、滞留和聚集;另一方面礁体表面可以增加藻、贝类附着面积和栖息环境,使投礁海域的生物量有效增加,从而达到积聚鱼群和让渔业资源增殖的目的。
目前,人工鱼礁的建造材料有钢材、石块、混凝土、以及废旧船、旧轮胎等废弃物。因钢材、石块的成本太高,废弃物对环境会形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国内外越来越倾向于混凝土渔礁。此外,混凝土鱼礁所占的体积较大、比重也大,且有改变海域海流的流向和海量的作用,所以混凝土鱼礁的应用为主流。但是能否利用天然的废弃材料取代沙子、碎石,并部分取代水泥,是当前很多学者讨论的问题。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加强环境修复、构建藻礁与海洋牧场等问题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规划。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具有多孔性的环保材料,直接作为鱼礁的构建材料,这样既可以降低鱼礁的投入成本,又可以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公开号为CN101627734A的专利描述了一种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刺参增养殖海珍礁及其增养殖方法。是利用牡蛎壳、包裹牡蛎壳的网衣、捆扎海珍礁单体的绳索,将牡蛎壳投入包裹牡蛎壳的网衣中并用绳索捆扎后形成以牡蛎壳为材料的海珍礁单体。该专利中已证实牡蛎壳形成的褶皱空间有利于刺参的生长活动以及鱼类天然饵料的附着和生长,但这种海珍礁特定地针对刺参生长设计,构成单体重量较轻在潮流流速大的海域容易被冲散,且网衣破碎后会对海域环境造成污染,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低碳环保材料构建新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碳环保材料构建新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1)将牡蛎壳粉碎;
(2)将水泥、石子、牡蛎壳碎片、沙子和水按336∶952∶106∶640∶185千克/每立方米的比例混合,在进行搅拌后得到模块,由模块制作得到人工鱼礁。
所述步骤(1)中牡蛎壳碎片依次过20、10mm孔径的网筛。
所述将C15混凝土标准中10%质量的石子骨料,通过相同体积石子与牡蛎壳质量比换算,替换为牡蛎壳碎片。
所述成型后的人工鱼礁承重达到C15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低碳环保材料牡蛎壳作为混凝土鱼礁中石子骨料替代物(替代10%),牡蛎壳为海边常见的固体废弃物,收集方便,成本极低,在不影响承重强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2)合理利用了海边固体废弃物牡蛎壳,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对缓解海边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混有牡蛎壳的混凝土在海水冲刷后,表面会露出牡蛎壳形成褶皱的空间,在洋流的影响下使得有机物、海藻孢子、底栖硅藻的附着与生长,为鱼类提供天然的饵料,从而达到积聚鱼群和让渔业资源增殖的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能够降低现有的混凝土鱼礁成本,并避免废弃物鱼礁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缺点,该人工鱼礁能够达到C15承重标准;同时,相对于标准混凝土鱼礁,新型鱼礁能够增加生物附着量20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中新型鱼礁模块承重(MPa)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中不同鱼礁模块在海水中悬挂4周后,其表面的生物附着量(g/cm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牡蛎壳碎片的制作方法
将牡蛎壳中残存的牡蛎肉去除并清除牡蛎壳表面的脏物。对清洗好后的牡蛎壳进行粉碎,将粉碎后的牡蛎壳再次清洗后,依次过20、10mm孔径的网筛,将在10-20mm的牡蛎壳碎片装箱保存。
新型鱼礁模块的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8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