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缩口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0532.7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3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严敏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保税区亚信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41/04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金星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保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缩口模具,特别是指一种钢管缩口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减震器上需要用到端部管径两次缩小的钢管,然目前的这种钢管缩口一般采用两套缩口模具完成,首先将钢管钢管的端部在大缩口模上进行一次缩口,然后将已缩口的部位再在另一小缩口模上进行二次缩口。这种方式效率低,二次缩口易损伤第一次缩口的表面,降低钢管的质量。目前也有一次下压完成两次缩口的缩口模具,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408181.7的公开文本就公开了这样一种缩口模具,这种缩口模具是利用下模组件对钢管下端进行缩口,这种结构具有一下缺陷:1.该缩口模具操作时需要将钢管下端放入导向套内直至下端碰到上缩口模;导向套不但作为导向作用,更重要的是辅助钢管竖直,因此加工精度要求很高,一旦加工精度出现偏差,上缩口模与导向套的同心度就出现偏差,直接导致钢管在缩口时并不竖直,这样,影响了缩口的精度。2.该导向套、模盖的安装精度同样影响到钢管是否摆放竖直,影响缩口的精度。3.该缩口模具安装过程中,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的同心比较难对准。4.该缩口模具采用向上顶料的方式卸料,同时由于导向套的存在导致取出钢管时不但要离开上缩口模具而且需要离开导向套,因此,上缩口模向上运动的距离较长,至少是导向套与缩口段长度之和,这样,冲床的行程较长,缩口速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管缩口模具,该钢管缩口模具利用上模组件对钢管上端口进行一次下压动作两次缩口,且利用导向轴进行定位导向,可保证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的中心准确对准,确保了上模组件竖直下压,同时还可缩小冲床下压行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管缩口模具,包括底板、下模组件、导向轴、活动板、上固定板、上模组件、导向柱和上模板,所述导向轴竖直固定于底板上且数目至少为两根,所述上固定板固定于导向轴的上端,所述活动板竖直滑动套装于导向轴上且位于底板和上固定板之间,所述导向柱竖直滑动贯穿上固定板且与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板固定于导向柱的上端;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下模套、安装于下模套内的下固定模,固定于下模套上压紧下固定模的下模盖,下模盖上设置有轴向的便于钢管插入下固定模的安插孔;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套、大缩口模、小缩口模、芯模、导向套,所述上模套固定于活动板的下端面且与下模套中心重合;该上模套设置有用于安装大、小缩口模的轴向的安装孔和用于方便钢管插入的插入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插入孔的直径且相互连通形成阶梯孔,所述导向套、大缩口模、小缩口模由下而上叠置于安装孔内,所述导向套的下端由阶梯孔的阶梯面支撑配合,所述大缩口模、小缩口模同心设置有大缩口模腔和小缩口模腔,所述芯棒竖直设置且上端与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芯棒由上而下依次贯穿上固定板、活动板、小缩口模腔和大缩口模腔且下端伸入导向套内,该芯棒的中轴线与大缩口模、小缩口模的内孔中心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缩口模具还包括退料套,该退料套包括一体设置的退料筒部和底座部,该退料套活动套装于芯棒上,该退料筒部贯穿活动板、小缩口模腔和大缩口模腔且端面与大缩口模的下端面平齐,所述底座部位于活动板的上方且下端面与活动板上端面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导向轴的中部还固定有支撑板,该支撑板上固定有依靠支撑钢管的依靠模具。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缩口模具还包括下定位板,该下定位板安装于底板上端面,该下定位板上设置套在导向轴上定位的导向轴定位孔、套在下模套外定位的下模套定位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缩口模具还包括中定位板,该中定位板安装于活动板的下端面,所述活动板通过直线轴承滑动安装于导向轴上,所述中定位板上设置有套在直向轴承外定位的轴承定位孔、套装在上模套外定位的上模套定位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上缩口模和下缩口模之间设置有垫圈。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缩口模具还包括上定位板,该上定位板安装于上固定板的下端面,该上定位板上设置套在导向轴上定位的导向轴定位孔、套在芯棒外定位的芯棒定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保税区亚信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保税区亚信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0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变换电路
- 下一篇:固液两相催化合成昆布氨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