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光纤自动密排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0979.4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6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成;杨建设;轩传吴;郑明辉;朱敏静;朱磊;王君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02B6/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图像 识别 技术 光纤 自动 控制系统 | ||
1.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光纤自动密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线控制系统(1)、图像处理装置(2)、相机(3)、光纤盘上的光纤排(4)、排线电机(5)、光源(6)、排线架(7);图像处理装置(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排线控制系统(1)的信号输入端,相机组(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图像处理装置(2)的信号输入端,排线控制系统(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排线电机(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排线电机(5)与排线架(7)机械连接,光纤盘安装在排线架(7)上;
排线控制系统(1)用于接收图像处理装置(2)的图像处理结果并根据此结果判断光纤绕线是否需要调整,并发出相应的调整指令给排线电机(5);图像处理装置(2)用于接收相机组(3)采集的光纤排(4)的实时图像,并实时分析处理图像信息;相机组(3)用于采集光纤排(4)的图像信息,并将采集结构发送给图像处理装置(2);排线电机(5)用于根据排线控制系统(1)所发来的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调整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光纤自动密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光源(6)和第三相机(3-3)分布在排线架(7)的径向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光纤自动密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6)的中心和第三相机(3-3)的镜头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并且该直线与排线架(7)相切,光源(6)照射到光纤排(4)上,一部分光照射到第一相机(3-1)上,一部分光被光纤排(4)挡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光纤自动密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相机(3-2)的镜头的中心轴线与排线架(7)竖直方向直径重合,第三相机(3-3)的镜头所在平面与光纤(8)平行,第二相机(3-2)用于拍摄已经缠绕到排线架(7)上的光纤,第三相机(3-3)用于拍摄当前上绕的光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光纤自动密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光纤密绕线间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将光源(6)与第一相机(3-1)安装在排线架(7)的径向两侧,使光源(6)的中心线和第一相机(3-1)的镜头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a2、打开电源(6)照射到光纤排(4)上,同时打开第一相机(3-1)和光纤密绕系统,拍摄光纤排(4)的轮廓图;
a3、第一相机(3-1)将拍摄的光纤排(4)的轮廓图传输给图像处理装置(2);
a4、图像处理装置(2)对光纤排(4)的轮廓图进行分析处理后将处理结果传输给排线控制系统(1);
a5、排线控制系统(1)接收图像处理装置(2)传来的处理结果,如果判断光纤密绕线间距无异常则返回步骤(S3),如果判断光纤密绕线间距过大或者过小则进入步骤(S6);
a6、排线控制系统(1)控制排线电机(5)反转,将光纤密绕线间距过大或者过小的光纤收回重新排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光纤自动密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光纤密绕滞后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安装调整使第二相机(3-2)的镜头的中心轴线与排线架(7)竖直方向直径重合;
b2、安装调整使第三相机(3-3)的镜头所在平面与光纤(8)平行;
b3、打开第二相机(3-2)、第三相机(3-3)和光纤密绕系统;
b4、将第二相机(3-2)拍摄的已经缠绕到排线架(7)上的光纤的图像和第三相机(3-3)拍摄的当前上绕的光纤图像上传给图像处理装置(2);
b5、图像处理装置(2)分别拟合出已经缠绕到排线架(7)上的光纤的中心线和当前上绕的光纤的中心线,并据此计算出两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即滞后角);
b6、排线控制系统(1)接收步骤(b5)中的出的夹角值,并判断该夹角值是否超出误差范围,如果没有超出误差范围则返回步骤(b4),如果判断该夹角值超出了误差范围则进入步骤(b7);
b7、排线控制系统(1)控制排线电机(5)加速或减速,使光纤密绕滞后角回到误差范围内,保证光纤密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097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系统电源管理
- 下一篇:提供家庭网络中的数字装置的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