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分离装置与带压排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1693.8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4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田现德;金振宗;呼维刚;李廷才;沈荣;赵莹;狄鹏;康与峰;刘宝金;潘新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J3/04 | 分类号: | F25J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王宇杨;王敬波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分离 装置 带压排液 方法 | ||
1.一种空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系统(AT)、第一空气预冷系统(AC)、第二空气预冷系统(WC)、空气净化系统(MS)、气体换热器(E1)、第一分馏塔(C1)、第二分馏塔(C2)、第一氩系统(C701)、第二氩系统(C702)、蒸汽喷射器(SE)以及制冷系统(P);其中,
所述的空气压缩系统(AT)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第一空气预冷系统(AC)的进气口连接,第一空气预冷系统(AC)的出气口则通过管路连接到空气净化系统(MS)的进气口;所述空气净化系统(MS)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气体换热器(E1)的一个进气口相连,而气体换热器(E1)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到第一分馏塔(C1);所述第一分馏塔(C1)的底部通过管路与第二分馏塔(C2)连通,该管路上安装有第一阀门(V1);所述第二分馏塔(C2)的底部开有排液阀,所述第二分馏塔(C2)的上部还开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管路与气体换热器(E1)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分馏塔(C2)还通过一安装有第二阀门(V3)的管路与第一分馏塔(C1)相连通;所述第一氩系统(C701)的进气口与第一分馏塔(C1)相连,其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到第二氩系统(C702)的进气口,第一氩系统(C701)底部的排液口与第二氩系统(C702)底部的排液口通过管路连接到蒸汽喷射器(SE)。
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分离装置所实现的带压排液方法,包括:
步骤1)、系统停车步骤;该步骤包括:停止氧气、氮气、氩气、液体的生产,关闭与外界系统联通的相应管路,停止制冷系统(P)的工作,空气压缩机(AT)、第一空气预冷系统(AC)、第二空气预冷系统(WC)、空气净化系统(MS)、气体换热器(E1)正常工作;
步骤2)、带压排液步骤;该步骤包括:空气依次经过空气压缩系统(AT)、第一空气预冷系统(AC)、空气净化系统(MS)、气体换热器(E1)后进入第一分馏塔(C1),在第一分馏塔(C1)内形成气压,促使第一分馏塔(C1)内的液体的蒸发;与此同时,打开蒸汽喷射器(SE)的阀门;接着,打开第二分馏塔(C2)的排液阀以排放液体,在气压的推动下,第一分馏塔(C1)底部的液体经阀门(V1)、(V3)进入第二分馏塔(C2)内,并通过第二分馏塔(C2)底部的出口进行排放;空气在第二分馏塔(C2)内被分为氧气和氮气,所有的氧气与部分氮气在气体换热器(E1)中与从外部输入的空气做热交换,进而排放到大气中;其余污氮气进入气体换热器(E1)后分别通入净化系统(MS)或第二空气预冷系统(WC),进而排放到空气中;当第二分馏塔(C2)底部的液体排放完毕后,关闭排液阀,进行第一氩系统(C701)、第二氩系统(C702)底部液体的排放,当分馏塔内的液体全部排放完毕后,打开分馏塔的所有排液阀、吹除阀待转入加温作业;
步骤3)、系统加温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169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水壶用密封胶
- 下一篇: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和图像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