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添加Zr或Mg元素的2117铝合金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03802.X | 申请日: | 2014-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8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小红 |
主分类号: | C22C21/18 | 分类号: | C22C21/18;C22C1/03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添加 zr mg 元素 2117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117铝合金的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添加Zr或Mg元素的2117铝合金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铝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和蕴藏量较大的有色金属之一,自19世纪被发现以来,由于具有一系列良好的综合性能而被大量使用,目前是使用量仅次于钢铁的金属。Al的原子序数为13,原子量为26.9815,密度为2.7×103kg/m3(25℃),熔点为660.24℃,沸点为2467℃。纯铝是是一种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轻金属,较软,具有面心立方晶格(a=0.40486nm)结构,无同素异构转变。
铝对光的反射性能良好,具有很好的导电性,是热的良导体,纯铝有良好的延展性,耐蚀能力强且具有自疗性。但纯铝的强度很低,不适于做结构材料,退火的Al板,=80~100MPa。为了提高铝的力学性能,在纯铝中加入某些合金元素,形成铝合金。铝合金仍然保持纯铝的密度小和耐蚀性能好的特点,且力学性能比纯铝高得多。根据合金的成分及加工工艺特点,可将铝合金分为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类。变形铝合金塑性好,适于加工成型;铸造铝合金塑性差,不适于塑性加工,但其流动性好,适合于铸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2117铝合金的制备工艺,以通过添加Zr或Mg元素来提高2117铝合金的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添加Zr或Mg元素的2117铝合金,2117铝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0.5%的Mg或0.01-0.05%的Zr。
Mg的最优添加量为0.3%,Zr的最优添加量为0.01-0.02%。
一种添加Zr或Mg元素的2117铝合金的制备工艺,将称量好的铝放入坩埚内,在井式电阻炉中加热至熔化,用钛棒除去铝液表面的膜,待温度升至780~800℃时,加入相应的中间合金Al-Zr或Al-Mg,并搅拌3~5mi,静置待温度回升至800℃时,浇注在400℃左右预热的模具中,冷却后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随着Zr、Mg元素的加入,导电率逐渐下降,且Zr元素的影响更明显。含0.01%Zr试样的导电率为58.77%,大于58%IACS,满足供电电缆要求;含0.1%Mg试样的导电率为58.07%,大于58%IACS,满足供电电缆要求;试样Mg含量在0.3%时导电率下降趋势缓慢;
2.随着Zr、Mg元素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不断提高。Zr元素对室温力学性能的提升不是特别明显;Mg元素对抗拉强度的影响特别明显,当Mg元素的含量为0.3%时,抗拉强度值有突变;
3.从宏观铸态组织可以观察到,Zr、Mg元素的加入都可以细化晶粒,铸态组织从柱状晶变成了等轴晶,且Zr元素的细化效果更明显;
4.通过能谱检测可以看出:晶界处有Zr元素存在,晶粒内部固溶Zr元素,产生固溶强化,提高力学性能;晶粒内Zr元素含量较高,可能生成的粗大的初生Al3Zr相,该相对铝合金性能有百害而无一利。杂质元素Si可能形成三元化合物Al12Fe3Si,而杂质元素Fe除了与Al和Si形成三元化合物Al12Fe3Si,也有可能生成AlFe相析出;
综合考虑,含0.3%Mg的试样综合性能最好,而Zr元素对导电率影响明显但对室温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添加量不宜过高,应控制在0.01~0.02%。
附图说明
图1为Zr加入量与试样导电率的关系曲线;
图2为Mg加入量与试样导电率的关系曲线;
图3为Zr加入量与试样抗拉强度的关系曲线;
图4为Mg加入量与试样抗拉强度的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Zr、Mg与铝熔点相差较大,且Zr的闪燃点较低,直接加入易烧损,所以一般以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为此必须配制中间合金。
为了便于计算称量,确定制备质量分数为7.5%的Al-Mg中间合金和5%的Al-Zr中间合金。中间合金的熔制过程如表1.1。
采用容量为50g的刚玉坩埚熔制合金,方便取出浇注后的剩渣,节约成本。试样浇注的模具选用直径为11mm长为120mm的钢管,便于取出试样及试样性能的测定。合金在井式电阻炉中熔炼,方便合金元素的添加及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小红,未经何小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38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烤瓷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锂电池外壳的铝铜锰合金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