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合可变增益放大器的信号处理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4673.6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2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周裕仁;王俊杰;童泰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44 | 分类号: | H04N5/44;H04N5/50;H04N21/4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增益放大器 增益补偿模块 数字放大 信号处理模块 信号处理系统 补偿后信号 数字转换器 可变增益 放大 模拟输入信号 信号处理程序 信号处理 信号转换 变化量 加成 预设 门槛 配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处理系统,其中包含一可变增益放大器、一模拟‑数字转换器、一增益补偿模块及一信号处理模块。该可变增益放大器对一模拟输入信号施以一可变增益,以产生一模拟放大后信号。该模拟‑数字转换器将该模拟放大后信号转换为一数字放大后信号。该增益补偿模块对该数字放大后信号施以一补偿增益,以产生一补偿后信号。该增益补偿模块令该补偿增益与该可变增益对该数字放大后信号构成的一加成后增益,被保持为具有低于一预设门槛值的一瞬间变化量。该信号处理模块对该补偿后信号施以一信号处理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可变增益放大器相关,并且尤其与如何补偿因可变增益放大器提供的增益瞬间变化造成的问题相关。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渐趋成熟。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video broadcasting,DVB)规范是目前该领域中被广泛采用的标准之一。依传输媒介及信号型态的差异,数字视频广播还可被进一步细分为数字视频电缆广播(digital videobroadcasting–cable,DVB-C)、数字视频卫星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satellite,DVB-S)、数字视频地面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DVB-T)等几个子标准。
图1呈现一DVB-C接收端的局部电路方块图。进入此接收系统的射频信号会被低噪声放大器11放大。接着,低噪声放大器11的输出信号被分别提供至模拟-数字转换器12以及滤波器14。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3会根据模拟-数字转换器12的输出信号选择性地调整低噪声放大器11施于该射频信号的增益。可编程增益放大器15接收滤波器14的输出信号后也会对该信号施以放大程序。相似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7系根据模拟-数字转换器16的输出信号选择性地调整可编程增益放大器15提供的增益量。上述透过回馈机制调整增益量的目的在于将进入模拟-数字转换器16的信号的振幅被调整为符合模拟-数字转换器16的输入信号动态范围。模拟-数字转换器16产生的数字信号将被提供至数字基频电路18。
在DVB-C接收系统中,低噪声放大器11提供的增益的变化范围是-18dB~24dB,而其最小单位变化量为6dB。可编程增益放大器15提供的增益的变化范围则是-5dB~22dB,其最小单位变化量为3dB。经过实际测试证明,当低噪声放大器11及/或可编程增益放大器15提供的增益发生变化,且因此令数字基频电路18的输入信号的振幅瞬间被施以大于0.25dB的增益变化时,数字基频电路18提供的信号处理结果可能会出现错误。
除了上述DVB-C接收系统之外,其他采用类似电路架构的信号处理系统亦可能遭遇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信号处理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藉由对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提供一补偿增益,传递至数字基频电路的信号振幅瞬间变化可被有效降低或消除,进而避免数字基频电路因此而产生的错误率升高问题。本发明的概念不仅可应用在DVB-C接收系统,亦适用于其他采用类似电路架构的信号处理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信号处理系统,其中包含一可变增益放大器、一模拟-数字转换器、一增益补偿模块及一信号处理模块。该可变增益放大器对一模拟输入信号施以一可变增益,以产生一模拟放大后信号。该模拟-数字转换器将该模拟放大后信号转换为一数字放大后信号。该增益补偿模块对该数字放大后信号施以一补偿增益,以产生一补偿后信号。该增益补偿模块令该补偿增益与该可变增益对该数字放大后信号构成的一加成后增益,被保持为具有低于一预设门槛值的一瞬间变化量。该信号处理模块对该补偿后信号施以一信号处理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4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