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整体脱硫混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06191.4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9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田营;支亚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锦明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6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整体 脱硫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行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整体脱硫混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混合器是通过将反应器里用于蒸发冷却用的水加入到混合器里的再循环粉尘中,将水和粉尘混合,通过外部增加的流化空气,混合器里的粉尘可被充分形成流态化。但现混合器的结构均比较复杂,且功耗较高,占地过大。故为有必要对现有混合器结构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新型整体脱硫混合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整体脱硫混合器,包括壳体、轴、流化箱和电机,所述壳体左端还设置有减速箱,减速箱与电机转轴相连接;所述壳体内腔下部设置有轴,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左端壳体外壁上,轴的另一端伸出右端壳体后与减速箱相连接;所述壳体顶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喷嘴,轴沿向设置有若干个椭圆形板,椭圆形板与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壳体的壳长为两米;所述壳体底端与流化箱上表面相连相通,流化箱还设置有流化空气的进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喷嘴的间隔距离是1米。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整体脱硫混合器,包括壳体、轴、流化箱和电机,所述壳体左端还设置有减速箱,减速箱与电机转轴相连接;所述壳体内腔下部设置有轴,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左端壳体外壁上,轴的另一端伸出右端壳体后与减速箱相连接;所述壳体顶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喷嘴,轴沿向设置有若干个椭圆形板,椭圆形板与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壳体的壳长为两米;所述壳体底端与流化箱上表面相连相通,流化箱还设置有流化空气的进气口。在使用本发明时,通过椭圆形板来混合粉尘,通过加入流化空气来混合粉尘,极大地提高了混合效率,降低了能耗产生,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精简了设备结构,减少了占地面积。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嘴; 2、壳体; 3、轴; 4、流化箱; 4-1、进气口;
5、椭圆形板; 6、电机; L、壳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整体脱硫混合器,包括壳体2、轴3、流化箱4和电机6,所述壳体2左端还设置有减速箱,减速箱与电机6转轴相连接;所述壳体2内腔下部设置有轴3,轴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左端壳体2外壁上,轴3的另一端伸出右端壳体2后与减速箱相连接;所述壳体2顶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喷嘴1,轴3沿向设置有若干个椭圆形板5,椭圆形板5与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壳体2的壳长L为两米;所述壳体2底端与流化箱4上表面相连相通,流化箱4还设置有流化空气的进气口4-1。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喷嘴1的间隔距离是1米。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第一步,将反应器里用于蒸发冷却用的水加入混合器里,通过喷嘴1喷出;
第二步,粉尘下落到混合器壳体2的顶端上,喷嘴1喷出的水与粉尘混合;
第三步,电机6带动减速箱转动,减速箱带动轴3上的椭圆形板5转动,水与粉尘混合后落入壳体2内腔下部,水与粉尘通过椭圆形板5进行前后推动,从而实现水与粉尘的混合;
第四步,通过流化箱4的进气口4-1进入流化空气,流化空气经流化箱4进入壳体2内腔下部,使得粉尘被充分形成流态化,最后得到混合好的粉尘
在使用本发明时,通过椭圆形板来混合粉尘,通过加入流化空气来混合粉尘,极大地提高了混合效率,降低了能耗产生,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精简了设备结构,减少了占地面积。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锦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锦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61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