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Aβ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具有亲和力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7344.7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0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崔孟超;刘伯里;付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55/42 | 分类号: | C07C255/42;C07C253/30;C07C221/00;C07C225/22;C07C227/10;C07C229/44;C07D319/06;C09K11/06;A61K49/00;A61K51/04;A61K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纤维 缠结 具有 亲和力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影像分子探针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与Aβ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具有亲和力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然后的第四大杀手。我国目前有500多万的AD患者,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AD会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围绕AD所展开的研究主要包括病理、诊断、治疗及预防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疾病研究课题。淀粉样蛋白沉积(Aβ蛋白)和神经纤维缠结是AD的两大主要病理学特征。研究表明,脑内的Aβ蛋白沉积在AD发病前5-10年就已经开始,因此开发以Aβ蛋白沉积为靶点的小分子探针显像剂对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除了AD之外,其他淀粉样蛋白沉积疾病或神经纤维缠结疾病还包括:克雅氏病、库鲁病、Down氏综合征、II型糖尿病胰岛瘤、淀粉样蛋白多发性神经病、淀粉样蛋白心肌病、全身性老年淀粉样蛋白病、Muckle-Wells综合征、匹克氏病、淀粉样脑血管病等。
在以往研究中,用于核医学PET或SPECT显像的Aβ斑块显像剂发展迅速,通过对硫磺素-T和刚果红这两种染料进行修饰,已经有不少分子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例如,2-苯基苯并噻唑类的代表化合物[11C]PIB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Aβ斑块显像剂,它的类似物[18F]GE-067由于采用了18F标记,临床应用前景可能更大,目前已被美国FDA批准;二苯乙烯衍生物二苯乙烯衍生物[18F]AV-45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的Aβ斑块显像剂,[18F]BAY94-9172也正在积极的开展三期临床试验。2-苯基咪唑并吡啶衍生物[123I]IMPY是第一个进入临床阶段的SPECT显像剂,但由于其体内稳定性差而很快被淘汰。
然而,PET核素标记探针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1)放射性药物所发出的射线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2)放射性药物的制备及标记过程相对复杂,而且只能在线制备;(3)需要医院配套有生产放射性核素的加速器;(4)受目前仪器的限制,显像时间较长,图像处理费时;(5)显像成本较高,病人难以承受;(6)存在放射性废弃物处理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是利用近红外波段的光辐射进行生物组织的成像、诊断和检测已经成为目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脑部近红外光学成像方法和仪器发展迅速,已经有商品化的专用近红外脑部成像仪器,可以实现脑功能检测与研究。近红外光学成像使用的有机荧光小分子探针的荧光发射波长一般在650nm以上,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生物组织的自发荧光干扰,极大的提高检测灵敏度,而且可以穿透较深层的生物组织(能够基本满足脑部成像的要求)。与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标记分子探针相比,光学成像具有非放射性、操作简便、测量快速(短于1分钟)、费用低廉等诸多优点。
目前,靶向于Aβ斑块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报道相对较少,还处于起步阶段。最先报道的靶向于Aβ斑块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是AOI-987,但其具有明显不足:首先该化合物合成较为复杂;其次,分子带有电荷,不利于透过血脑屏障,与Aβ斑块的亲和力较弱(Kd=220nM);最后,Stokes位移只有20nm,不利于显像。2005年又报道了NIAD-4,该分子虽符合一般要求,但由于含有2个噻吩环,脂溶性很高,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有限。同样,最近报道的CRANAD-2(姜黄素衍生物)及BODIPY-1也存在分子量较大、脂溶性高、脑摄取量低的缺点。综上所述,研制新的性能优异的靶向于Aβ斑块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来进行AD的早期诊断,符合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情和社会民生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脑内Aβ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具有高亲和力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与Aβ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具有高亲和力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73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