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9%Ni钢射线照相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07936.9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2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涛;张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004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i 射线 照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焊缝质量检测方法,尤其是一种对于9%Ni钢射线照相的检测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射线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新科技新材料也不断被使用于工程项目中,铜合金、钛合金、锆合金、镍合金等有色金属在石油化工项目中使用越来越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检测手段也必须随之提高。
9%Ni钢射线透照主要问题是底片上母材部分和焊缝部分黑度不能同时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目前常用双胶片技术或者运用短时间、高电压增加透照宽容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采用双胶片法进行检测,由于常用胶片的宽容度不合适,因此,可采用同速双胶片法,在两胶片之间加夹一定厚度的双膜铅箔增感屏,调节双膜增感屏厚度,使前片焊缝区域黑度达到2.0~4.0、后片母材区域黑度也达到2.0~4.0,这是目前在9Ni钢射线照相中常用的手法。但是,这样使检测所需的胶片数量翻倍,成本大幅提高,同时暗室处理量增大,底片的一次合格率将下降,补片几率增高,影响检测进度。
在运用短时间、高电压增加透照宽容度的方法时,由于母材区域与焊缝区域的透照等效系数差别较大,现有设备和现场条件的约束不能过分提高管电压(或高能量检测设备)和降低曝光量来增加宽容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双胶片法时数量翻倍、成本高,采用短时间、高电压增加透照宽容度的方法时对现有设备和现场条件要求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9%Ni钢射线照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调节X射线机,将X射线机的焦距调节为600mm,并对准9%Ni钢工件的检测位置;
步骤2,设置胶片和增感屏,在检测位置的背面放置胶片,并在胶片前设置前后屏均为0.03mm厚度铅箔的增感屏;
步骤3,设置铅箔滤波板,在X射线机的窗口与胶片之间的透射路径上设置厚度为d的铅箔滤波板,其中,0.06mm≤d≤0.2mm;
步骤4,进行射线曝光,设定X射线机的管电压为220KV,根据铅箔滤波板的厚度调节曝光时间为25d分钟;
步骤5,对曝光后的胶片进行显影,设定显影温度为20±2℃,显影时间为6分钟。
采用在X射线机的窗口与胶片之间的透射路径上设置铅箔滤波板,能够对透射的射线进行滤波,吸收掉对9%Ni钢母材区域黑度有较大影响的低能量射线,并且还可以减少边蚀散射,使9%Ni钢母材区域与焊缝区域的黑度差降低到合乎要求的可控范围内(焊缝和母材的最大黑度差为1.55);采用将X射线机的管电压设置为220KV,能够提高射线的有效能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铅箔滤波板设置在X射线机的窗口处或9%Ni钢工件与胶片之间。采用将铅箔滤波板设置在X射线机的窗口处或9%Ni钢工件与胶片之间,能够有效对射线进行滤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铅箔滤波板的厚度d=0.13mm。将铅箔滤波板的厚度设置为0.13mm时,在胶片的中部、左端及右端位置的黑度差范围在1.27~1.3之间,既满足小于可控制值1.55,又在有效辨识范围内。
本方法的设备安置结构包括X射线机、夹套和铅箔滤波板,所述夹套固定在X射线机的窗口处,所述铅箔滤波板固定在夹套上,并使铅箔滤波板封盖在X射线机的窗口上。在X射线机的窗口处设置铅箔滤波板,成为一体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夹套上更换不同厚度的铅箔滤波板。
铅箔滤波板的厚度为0.06mm≤d≤0.2mm。将铅箔滤波板的厚度设置在0.06~0.2mm的范围内,使得胶片的黑度范围控制在1.92~1.1之间,能够满足黑度范围小于2.0的标准要求。
而铅箔滤波板的厚度d=0.13mm。将铅箔滤波板的厚度设置为0.13mm时,在胶片的中部、左端及右端位置的黑度差范围在1.27~1.3之间,既满足小于可控制值1.55,又在有效辨识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79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