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10409.3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6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商献伟;魏栋梁;李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用支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液压支架是用来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结构物。在矿下作业过程中, 若综采工作面的直接顶板(即顶部岩层)的稳定性较差,由于梁端距(液压支 架顶部前端到煤壁之间的距离)的存在,极易造成支架顶部前方对应的顶板提 前冒落,顶板的冒落则会进一步引发煤壁的严重片帮,这两种灾害恶性循环, 最终将导致顶板管理失控,使整个工作面瘫痪。
为了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上述问题,通常需要及时将梁端距减少至接近 于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图1所示,现有的液压支架的顶部结构一般包括 顶梁1'、可相对顶梁1'上下翻转的前梁2'以及可在前梁2'前端伸缩的伸缩梁3', 其中,在作业过程中,通过控制伸缩梁3'伸出,可以随时将梁端距减小到零, 例如,当煤壁发生偏帮使梁端距增大时,伸缩梁3'可以伸入到煤壁线之前,对 液压支架顶部前方对应的顶板进行及时支撑管理,而前梁2'可通过上下翻转摆 动以对顶板反复支护,从而有效管理顶板,这样能够减少顶板的裸露时间,减 少顶板冒落的可能性。
然而,现有技术中,伸缩梁3'和前梁2'的两侧宽度(距离)较大,伸缩梁 3'在采煤机采空时并未伸出,需要等待采煤机从伸缩梁3'和前梁2'下方走过之后 才能伸出,而采煤机从较大宽度的伸缩梁和前梁下方走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 这段时间内,整个采空顶板处于裸露状态,因而也容易造成冒顶片帮的现象, 冒落的矸石也会增加煤层的含矸量,影响产煤效率。
因此,如何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进行改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 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液压支架,以减少顶板裸露的面积和时间, 从而有效减少出现冒顶片帮的可能性,避免煤层的含矸量意外增加。
具体而言,该液压支架包括顶梁,还包括第一伸缩梁、第一前梁、第二伸 缩梁、第二前梁,其中:所述第一前梁的尾部和所述第二前梁的尾部分别可翻 转地设置于所述顶梁的前部,所述第一伸缩梁和所述第二伸缩梁分别可伸缩地 设置于所述第一前梁的前部和所述第二前梁的前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梁的前部和所述第二前梁的前部中均设置有导向槽; 所述第一伸缩梁的至少一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一前梁前部的导向槽中,所述第一 伸缩梁与所述第一前梁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梁千斤顶;所述第二伸缩梁的至少 一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二前梁前部的导向槽中,所述第二伸缩梁与所述第二前梁 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梁千斤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梁的尾部和所述第二前梁的尾部分别铰接于所述顶 梁的前部,所述第一前梁和所述顶梁之间连接有第一前梁千斤顶,所述第二前 梁和所述顶梁之间连接有第二前梁千斤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梁千斤顶、所述第一伸缩梁千斤顶由第一液压回路 控制,所述第二前梁千斤顶、所述第二伸缩梁千斤顶由第二液压回路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梁千斤顶布置于所述第一前梁和所述顶梁的下方, 所述第二前梁千斤顶布置于所述第二前梁和所述顶梁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梁千斤顶布置于所述第一前梁和所述第一伸缩梁 的下方;所述第二伸缩梁千斤顶布置于所述第二前梁和所述第二伸缩梁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前梁千斤顶的 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前梁千斤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 顶梁的底部,所述第一伸缩梁千斤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伸缩梁千斤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梁的底部;所述第二前梁 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前梁千斤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座的 一侧,所述第二前梁千斤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顶梁的底部,所述第二伸缩梁 千斤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伸缩梁千斤顶的第二 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伸缩梁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支架还包括底座和立柱,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梁 平行布置,所述立柱设置于所述顶梁和所述底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支架还包括掩护梁和连杆机构,其中:所述掩护梁铰 接于所述顶梁的尾部,所述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掩护梁与所述底座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04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