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玉米收获机车架焊接变形分析的试验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1045.0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8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宋正河;马丽娜;毛恩荣;朱忠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玉米 收获 机车 焊接 变形 分析 试验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变形分析试验平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玉米收获机车架焊接变形分析的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玉米收获机车架焊接工装夹紧位置、焊接参数、焊接顺序和方向都是凭借工人经验,焊接变形量和变形方向难以预测。现有的焊接试验台多数是通过调整焊接参数和焊接顺序以达到减少焊接变形量目的。即使采用最优的焊接参数和焊接顺序及方向,焊接完成后,焊接变形仍然存在,需将工件从工装夹具上取下后,进行校正,劳动强度大,而且也会造成尺寸偏差,影响其他部件在车架上的装配精度,导致传动部件链条、皮带等的断裂和疲劳失效。所以,需要通过试验得到适用于不同玉米收获机车架焊接的最优工艺参数、焊接顺序及方向、工装夹紧位置,同时,研究预变形量和焊接变形量之间的关系,焊接前提供一定的预变形,减小焊接变形。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精确、简单、方便的用于玉米收获机车架焊接变形分析的试验平台,其只需一次夹紧定位即可完成玉米收获机车架正反两面焊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玉米收获机车架焊接变形分析的试验平台,其包括承载翻转机构、车架横梁夹紧机构、车架纵梁夹紧机构、和定位机构;其中,
所述承载翻转机构中,横向承载梁3与纵向承载梁2固定,圆柱形凸台1固定在纵向承载梁2上;
所述车架横梁夹紧机构中,车架横梁夹紧工作台安装梁4固定于横向承载梁3上,车架横梁夹紧工作台6固定于车架横梁夹紧工作台安装梁4上,车架横梁固定支座7固定于车架横梁夹紧工作台6的第一纵向进给动块8上,车架横梁螺旋夹紧器5固定于车架横梁固定支座7上;
所述车架纵梁夹紧机构中,纵向进给工作台13固定于横向承载梁3上,纵向进给工作台13上具有第二纵向进给动块14和第三纵向进给动块17,车架纵梁夹紧工作台10分别固定在纵向进给工作台13的第二纵向进给动块14和第三纵向进给动块17上;所述车架纵梁夹紧工作台10具有横向进给动块11,车架纵梁螺旋夹紧器9固定在车架纵梁固定支座12上,车架纵梁固定支座12固定在所述横向进给动块11上;
所述定位机构中,挡块16固定在所述纵向承载梁2上。
所述第一纵向进给动块8具有螺纹孔和通孔,车架横梁夹紧工作台6的丝杠套在第一纵向进给动块8的螺纹孔内,车架横梁夹紧工作台6的导杆套在第一纵向进给动块8的通孔内。
所述第二纵向进给动块14和第三纵向进给动块17分别具有螺纹孔和通孔,而且二者都是分别通过螺纹孔和通孔套在纵向进给工作台13的丝杠和导杆上;
所述第二纵向进给动块14和第三纵向进给动块17的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
所述横向进给动块11具有螺纹孔和通孔,横向进给动块11通过螺纹孔和通孔套在车架纵梁夹紧工作台10的丝杠和导杆上。
所述挡块16上开有U型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调节简单、一次装夹定位完成玉米收获机车架正反两面的焊接,不仅能够用于研究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顺序及方向与焊接变形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用于研究工装约束位置、焊接预变形量与焊接变形量之间的关系,适用于试验不同横、纵梁尺寸的玉米收获机车架,找到其相应的最优焊接工艺,减小焊接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玉米收获机车架焊接变形分析的试验平台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玉米收获机车架焊接变形分析的试验平台的俯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圆柱形凸台 2 纵向承载梁
3 横向承载梁 4 车架横梁夹紧工作台安装梁
5 车架横梁螺旋夹紧器 6 车架横梁夹紧工作台
7 车架横梁固定支座 8 第一纵向进给动块
9 车架纵梁螺旋夹紧器 10 车架纵梁夹紧工作台
11 横向进给动块 12 车架纵梁固定支座
13 纵向进给工作台 14 第二纵向进给动块
15 试验车架 16 挡块
17 第三纵向进给动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1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细电火花微孔加工锥度调节双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永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