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1227.8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1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昌星;赵洪波;王凤娥;常旭;韩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巷道 复合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安全预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大部分巷道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密集,断层构造多,岩层裂隙发育,水平应力明显大于垂直应力,岩石松散破碎、遇水易膨胀,刚开挖的巷道围岩较为坚硬,不久即风化变软。再者由于矿井深部开采的特殊和恶劣条件,岩石冲击性行为(岩爆、煤岩突出)日趋严重,其出现频率、强度和规模几乎和深度成正比,灾害性事故屡禁不止,且规模越来越大,大部分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甚至报废,多次维修也不能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目前针对巷道水平应力明显大于垂直应力、松软岩巷道及矿井动力灾害,主要采用以下手段:巷道支护结构设计是先优化巷道断面(如马蹄形、椭圆形等),再施加钢筋网+U型钢支架+全断面注浆作为初次支护,把高预应力超高强锚杆+锚索支护作为二次支护,两次复合支护从总体上能限制部分围岩变形,但在高地应力矿井,特别是水平应力远大于垂直用力,该支护效果不明显,无法真正限制巷道围岩变形,亟需设计一种既“让”又“抗”的联合支护结构,控制因深部矿井水平应力远大于自重应力及动力灾害下巷道变形、巷道维护难等引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针对深部矿井水平应力明显大于垂直应力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发出一种能够既让巷道适当变形,又要提供足够大支护强度的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
一种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包括可变形的椭圆形环形管体,在该椭圆形环形管体的空腔内填充有泡沫混凝土,所述椭圆形环形管体在其偏长方向的左右两侧的截面向内缩紧,椭圆形环形管体在外界的压力下产生变形时,泡沫混凝土可在椭圆形环形管体的上下两部分内相互移动,所述椭圆形环形管体的内圈设置有用于限制椭圆形环形管体进一步变形的圆形管。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所述椭圆形环形管体包括上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一、上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二、下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一、下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而、连接套筒,所述上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一、上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二两者构成一个半环形的内置有空腔的上环形结构,下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一、下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二两者构成一个半环形的内置有空腔的下环形结构,所述上环形结构、下环形结构的端部通过连接套筒连通,泡沫混凝土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可在上环形结构、下环形结构内相互移动。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所述圆形管为管缝式钢筋混凝土管。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所述上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一和上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二构成的腔体以及下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一、下管缝式异型钢管构件二构成的腔体截面均为月牙形。
本发明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既让巷道围岩有一定程度变形,释放部分围岩压力,又能提供足够大支护强度,限制巷道围岩进一步变形。这种支护结构稳定性好、可靠程度高、强度高、成本低,它与锚杆(索)+W钢带+金属网联合使用,可限制支护结构沿巷道轴向移动,保证整体支护结构稳定性,避免巷道关键部位支护结构变形、失效,造成整体支护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椭圆形环形管体部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该复合支护结构包括可变形的椭圆形环形管体,所述椭圆形环形管体的空腔内填充有泡沫混凝土,所述椭圆形环形管体在左右两侧的截面向内缩紧,该缩紧位置在圆形环形管体的偏长方向的左右两侧,椭圆形环形管体在外界的压力下产生变形时,泡沫混凝土可在椭圆形环形管体的上下两部分内相互移动,所述椭圆形环形管体的内圈设置有用于限制椭圆形环形管体进一步变形的圆形管。
本发明提供的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安装在矿井的巷道内,当巷道内水平应力明显大于垂直应力时,椭圆形环形管体发生形变,在产生形变的时候,其内部填充的泡沫混凝土在外界的压力下通过上下移动来释放部分巷道围压压力,当巷道围压压力进一步加大,使得椭圆形环形管体的变形进一步加大时,通过其内圈设置的不可变形的圆形管来限制椭圆形环形管体进一步变形,从而使整体支护结构承受外载减小,支护结构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12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