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水及静电击落式蝗虫趋光捕集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12673.0 申请日: 2014-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4082262A 公开(公告)日: 2014-10-08
发明(设计)人: 刘启航;苏建修;杜家熙;孔晓红;陈锡渠;庞子端;李勇峰;安爱琴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科技学院
主分类号: A01M1/08 分类号: A01M1/08;A01M1/22;A01M1/00
代理公司: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代理人: 路宽
地址: 453003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喷水 静电 击落 蝗虫 趋光捕 集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现代物理农业工程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水及静电击落式蝗虫趋光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物理农业是农业与物理学科交融的新兴学科,其是利用具有生物效应的物理因子控制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生活环境,促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对化肥、农药及抗生素等化学品的依赖以及自然环境的束缚,最终获得环境调控型农业。物理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备型、设施型、工艺型农业,是一个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其应用特定的物理技术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形势下,要实现化学农业朝向物理农业的深度转型,重要的是需要替代那以化学农药为主的农田、草场甚至山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目前,蝗灾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爆发面积最广、造成损害最大的虫害。蝗灾爆发后,对农、林、牧业生产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全世界常年发生蝗灾面积达4680万平方公里,全球约1/8的人口遭受蝗虫灾害的侵扰。近几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区域气候的失调变化等适于蝗虫泛滥成灾因素的出现,蝗虫种群的控制和蝗灾的治理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国主要采用化学农药治理蝗灾,年需杀虫剂达上万吨,然而,有机毒素实际发挥效能的仅有1%,其余99%都散逸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危及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既使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压静电喷洒和液体荷电雾化喷药的机械化施药技术,也只能降低三分之一的施药量。因此,化学治理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甚至生态破坏。

生物制剂法在蝗虫灾害治理中表现出环境友好的效果,由于生物制剂的感染流行特性和见效滞后特性,还必须配合化学防治法降低虫口密度,才能实现害虫的快速有效治理。

爆发性蝗虫灾害防治已经出现的吸捕机械是利用负压气吸原理进行蝗灾的治理和捕集应用的技术(CN 2092865U、CN 2105840U、CN 265913Y、CN 91208749U),该技术对草原蝗虫的生态治理表现出了良好的技术性能,然而,其应用受到地表植被和地貌形态特征的制约,从而限制了蝗虫吸捕机械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微波电磁场辐射能杀虫机(CN 2534824Y),依靠车载的可调机架及微波辐射器,对准各种害虫进行微波辐射加热灭杀,可用于杀死蝗虫等农业、林业和家庭害虫,这种方法借助微波电磁能量实现了无毒化灭蝗,但是微波的电磁污染和环境安全问题值得注意。

生物光电波谱光热诱变杀灭技术,借助机械负载的大面积阵列激光杀灭器,实施对高密度蝗虫的对靶光热诱变杀灭,然而,激光束照射蝗虫头部易于置死的激光阵列实施,难以实现自动控制,且蝗虫对危险信号的敏锐逃逸飞离特性,制约了激光大田杀灭蝗虫的实现。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光电波谱治理技术-“频振式”杀虫灯、双波灯技术(CN 2190405Y、CN 2481139Y),广泛应用于农田园林害虫,然而,利用该技术实施蝗虫的治理未能获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光电诱导蝗虫捕集治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得以广泛开展(中国专利ZL 0310113391.X、ZL 0410096643.7、ZL 0420116184.X、ZL 200310113391.X、ZL 201320159442.1、CN 1543783A),它集成了夜间活动蝗虫趋光诱导聚集、蝗虫活动能力的激发和蝗虫滑落捕集三种技术于一体,达到直接实现和完成降低虫口密度-生物资源利用的双重效果,这种方法利用蝗虫种群趋光特性的光电效应特征,把蝗虫的趋光诱导和机械滑移捕集相结合,能够实现爆发性高密度蝗虫的诱导捕集治理。但是,昼行夜伏性蝗虫趋光视觉行为的难于激发特性、趋光视觉敏感光谱吸收形成趋光视觉生理响应的难以界定、趋光诱导聚集行为及趋光捕集行为的复杂性以及为实现滑移捕集效果采用的滑板多次皱褶方式,却提高了捕集箱体的高度,不利于光电诱导效应下蝗虫的趋光捕集行为的调控和实现,因而,为了实现光电诱导蝗虫捕集治理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需采取有效措施来有效解决蝗虫的视觉激发诱导及捕集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学院,未经河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2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