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压电材料的柔性桁架结构振动主动抑振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2908.6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2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克亚;徐明龙;吴成松;敬子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2 | 分类号: | H02N2/02;H02N2/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压电 材料 柔性 桁架 结构 振动 主动 系统 方法 | ||
1.基于压电材料的柔性桁架结构振动主动抑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地面的主支撑杆(1),在主支撑杆(1)上固定有柔性横杆(2)和分别位于柔性横杆(2)两侧的左柔性斜杆(8-1)和右柔性斜杆(8-2),位于柔性横杆(2)下方且紧邻柔性横杆(2)、在主支撑杆(1)上固定有安装夹具(3),安装夹具(3)另一端的左边通过左第一刚性绳索(4-1)与左菱形作动器(5-1)短轴侧的一端连接,左菱形作动器(5-1)短轴侧的另一端通过左第二刚性绳索(6-1)和固定在左柔性斜杆(8-1)上的左定位夹具(7-1)连接,安装夹具(3)另一端的右边通过右第一刚性绳索(4-2)与右菱形作动器(5-2)短轴侧的一端连接,右菱形作动器(5-2)短轴侧的另一端通过右第二刚性绳索(6-2)和固定在右柔性斜杆(8-2)上的右定位夹具(7-2)连接;所述左菱形作动器(5-1)和右菱形作动器(5-2)的长轴侧均连接有压电堆;所述左第一刚性绳索(4-1)、左第二刚性绳索(6-1)和左定位夹具(7-1)的长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左柔性斜杆(8-1)垂直,所述右第一刚性绳索(4-2)、右第二刚性绳索(6-2)和右定位夹具(7-2)的长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右柔性斜杆(8-2)垂直;所述柔性横杆(2)、左柔性斜杆(8-1)和右柔性斜杆(8-2)的另一端均与柔性桁架结构主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电材料的柔性桁架结构振动主动抑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菱形作动器(5-1)和右菱形作动器(5-2)的长轴侧均连接有两个压电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电材料的柔性桁架结构振动主动抑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夹具(3)包括固定在主支撑杆(1)上的抱环(3-1)以及固定在抱环(3-1)上部的连接块(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电材料的柔性桁架结构振动主动抑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性绳索(6)和第二刚性绳索(7)为凯夫拉绳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电材料的柔性桁架结构振动主动抑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夹具(7-1)、右定位夹具(7-2)、左菱形作动器(5-1)、右菱形作动器(5-2)和安装夹具(3)的尺寸在保证控制效果的同时尽量小。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电材料的柔性桁架结构振动主动抑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时,首先调节安装夹具(3)两侧的左第一刚性绳索(4-1)、右第一刚性绳索(4-2)、左第二刚性绳索(6-1)和右第二刚性绳索(6-2)使其处于预紧状态,保证柔性横杆(2)及与其相连的柔性桁架结构主体处于静平衡位置;当柔性桁架结构主体沿水平面被激振后,产生沿X方向左右摇晃振动;当柔性桁架结构主体沿X正向摆动且振幅达到预先设定位移值时,开始给右菱形作动器(5-2)通电,右菱形作动器(5-2)工作,左菱形作动器(5-1)未工作,右菱形作动器(5-2)中压电堆沿长轴方向伸长,则右菱形作动器(5-2)短轴方向长度缩短,通过右第二刚性绳索(6-2)带动连接在右柔性斜杆(8-2)、柔性横杆(2)和左柔性斜杆(8-1)上的柔性桁架结构主体往左侧拉回;当柔性桁架结构主体沿X负向摆动且振幅达到预先设定位移值时,开始给左菱形作动器(5-1)通电,左菱形作动器(5-1)工作,右菱形作动器(5-2)停止工作,左菱形作动器(5-1)中压电堆沿长轴方向伸长,则左菱形作动器(5-1)短轴方向长度缩短,通过左第二刚性绳索(6-1)带动连接在左柔性斜杆(8-1)、柔性横杆(2)和右柔性斜杆(8-2)上的柔性结构主体往右侧拉回;柔性桁架结构主体沿X方向来回摆动时,左菱形作动器(5-1)和右菱形作动器(5-2)交替工作,从而达到抑振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290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