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催化裂化多功能金属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12992.1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2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顾同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汉光高新石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3/00 | 分类号: | B01J33/00;C10G1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黄振华 |
地址: | 2142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催化裂化 多功能 金属 钝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溶性催化裂化多功能金属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和石油深加工的需要,催化裂化过程一般要掺炼渣油,由于渣油中含有较多的金属(如镍、铁、钒、钠等),这些金属不断地沉积在FCC催化剂上,引起催化剂中毒失活并使选择性变差,使氢气和焦炭产率增加,汽油和轻质油收率降低。针对平衡剂上镍、铁、钒、钠等金属的污染,工业上除了对原料进行预处理脱金属外,一般采取优选抗重金属能力强的催化剂、卸出污染的平衡剂、加大催化剂的置换速率以及加钝化剂等手段来改善系统中催化剂的性质,以适应原料性质的变化。其中使用钝化剂是最廉价和简单易行的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同时有效钝化镍、钒、对裂化催化剂中毒的钝化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上述钝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具体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水溶性催化裂化多功能金属钝化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6~30%的锑化合物、2~10%的配体、余量用水补足。
其中,钝化剂还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0~12%的稀土元素化合物。
其中,所述所述锑化合物或稀土元素化合物为纳米级化合物。
其中,所述锑化合物制备方法为在常压、80~180℃下将氧化锑与羟基羟酸、酰胺按锑离子、羟基、胺基摩尔比3~4:0.5~1:2~3的比例混合。
其中,所述的酰胺选自脂肪族酰胺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羟基羧酸选自α-羟基乙酸、α-羟基丙酸、α-羟基丁酸、α-羟基-α-甲基戊酸、羟基丙二酸、羟基丁二酸、2,4-二羟基戊二酸、2,3-二羟基丙酸、2,5-二羟基戊酸、2,3,4-三羟基丁酸,2,3-二羟基丁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稀土元素化合物制备方法是将碳酸镧或碳酸铈在常压、70~105℃下与冰醋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醋酸镧或醋酸铈,醋酸溶液浓度m%为10~30%,碳酸盐与醋酸溶液的摩尔比1:1~3。
其中,所述配体为一乙醇胺、丙醇胺、丁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制备上述任一水溶性催化裂化多功能金属钝化剂的方法,按配方量取锑化合物、配体、水、或稀土元素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加水搅拌混合复配而成。
有益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钝化剂具有良好钝化效果,可以同时钝化金属镍和钒;将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用于工业规模的催化裂化反应,在催化剂中镍含量为7200-8400ppm的高污染水平下,仍具有很好的钝化效果。干气中的氢气含量低于35%,氢气与甲烷的体积比在1.4以下,并具有较高的汽油和柴油产率。
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钝化剂分散性好、活性高。有机金属化合物吸附在催化剂上分解后,形成高比表面的金属化合物,钝化剂达到高效率捕集中毒金属的目的,因此钝化剂具有分散性好、活性高的特点。
3、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钝化剂具有毒性低的特点,由于合成了水溶性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钝化剂的主体,钝化剂中不含硫、磷,具有无刺激性气味,不腐蚀皮肤、低毒性等优点。
4、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钝化剂可以与水互溶,在与原料油混合前的受热段不会出现沉淀,因此在加注过程中不会出现阻塞管线的现象;例如,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钝化剂可以与水无限混溶,长期存放不产生沉淀,钝化剂倾点低(其倾点一般低于-25℃),闪点高(均高于100℃),便于储存和运输。
5、有效组分沉积率高,钝化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质量百分数为6%的锑化合物、10%的配体、12%的稀土元素化合物、余量用水补足,在常温常压下加水搅拌混合复配而成。所述锑的化合物制备为:在常压、80℃下将氧化锑与α-羟基乙酸、尿素按锑离子、羟基、胺基摩尔比3:0.5:2的比例混合;所述配体为一乙醇胺;所述稀土元素化合物的制备为:将碳酸镧在常压、70℃下与冰醋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醋酸镧,醋酸溶液浓度m%为10%,碳酸镧与醋酸溶液的摩尔比1:3。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汉光高新石化有限公司,未经宜兴汉光高新石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2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