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心电异常状态下基于ECG多模板匹配的身份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3480.7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2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王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A61B5/04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常 状态 基于 ecg 模板 匹配 身份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电异常状态下基于ECG的多模板匹配身份识别方法,属于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将待识别用户的心电数据与模板库中注册用户的数据进行比较,获得身份识别结果。该方法的关键技术包括:心电信号预处理,用于消除噪声干扰;心电信号分解,分离出每个周期的心电波形;标准化处理,分别在时间和幅值尺度上标准化;特征提取,利用小波变换提取特征,ISODATA算法进行聚类分析,进而构建ECG模板库;相关性分析,计算ECG测试数据与各模板的相关性,选择最佳匹配模板,最终获得身份识别结果。本发明提出的多模板匹配身份识别方法,利用人体内蕴的心电信号识别身份,并且将异常状态下的ECG数据考虑在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电异常状态下基于ECG(Electrocardiogram)的多模板匹配身份识别方法,属于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利用人体内蕴的心电信号识别身份,不但针对健康人群,而且也适用于具有心律失常的个体。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身份识别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伴随着当今社会对安全性需求的不断增强,传统身份识别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比如证件容易丢失、密码容易破解等。在这种背景下,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是指利用人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性,来鉴别个人身份的一项技术。用于身份识别的生物特征或行为特性需满足普遍性、唯一性、稳定性和可测量性等特性。凭借着独特的便携性和可靠性等优点,诸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等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ECG中的PQRST波形态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即使在压力和运动等易导致心率变化的条件下,QRS复合波群仍然稳定。另外,受体型、年龄、性别、心脏位置、尺寸、解剖结构、胸腔构造和心脏生理特性等影响,ECG信号因人而异。同一个体正常心搏之间、同种心律失常心搏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内部差异小于个体心搏间的差异,因此,ECG可作为一种生物特征用于身份识别。
与传统的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方法相比,借助于人体内蕴的ECG信号进行身份识别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它具有许多独特优点:1.防伪性,ECG信号来自于用户的心脏,是一种活体生物特征,与指纹、人脸及语音等特征相比,消除了被轻易模仿或窃取的隐患;2.易处理,ECG是一维信号,数据量小,处理简单,节省存储空间。
很多学者对ECG信号用于身份识别进行了探讨,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健康人群开展,依据正常ECG信号识别身份,并且取得了很高的识别准确率。然而,现实生活中具有心律失常的个体普遍存在,以上这些方法在心电异常状态下的效果并不好;近期的一些研究工作将异常ECG信号考虑在内,很多方法只涉及某一种或几种心律失常类型,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综台考虑正常与异常ECG信号,提出一种准确率高且适用于心电异常状态的身份 识别算法。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关键技术包括心电信号预处理、信号分解及标准化处理、心电特征提取、ECG数据聚类、心电模板数据库构建及身份识别。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模块:
1.心电信号预处理模块
1.1获取用户稳定状态下具有一定时长的多段心电数据,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对应头文件包含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及心电数据格式;
1.2对每段心电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实现,滤除工频干扰、基线漂移及肌电干扰等噪声。
2.信号分解及标准化模块
2.1对用户的ECG数据,检测R波峰位置;
2.2采用基于R波峰位置及相邻RR间期的方法,分割连续心电波形,也就是将每周期心电波形逐次分离出来;
2.3标准化处理,使同一个体的所有心电波形在时间尺度上具有相同的长度,在幅值尺度上具有相等的最大电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3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面油膜识别方法
- 下一篇:腕部静脉认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