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齿轮铣削机构的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13747.2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6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杨仲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仲辉 |
主分类号: | B23F5/20 | 分类号: | B23F5/20;B23F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254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铣削 机构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齿轮的铣削加工机构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两段不同直径和模数的齿轮在传动领域中经常使用。由于两段齿轮段通常需要具有不同的齿数和模数,其加工过程中对于铣削的铣刀的角度调整势必不同。因此,目前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分步骤加工。但是,由于铣削齿轮的过程往往耗时很长,因此,加工这种齿轮的过程漫长,增加了工件的加工时间,延缓了交货时间,增加了企业的流动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对不同的齿轮段进行同时加工、又能保证每个齿轮的齿间槽准确定位的机构。
本发明采用的如下方案。这种齿轮铣削机构的使用方法,用于铣削具有两段不同直径和模数的齿轮段的齿轮,其使用齿轮铣削机构,其中,所述齿轮铣削机构包括:小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大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以及组件间角度微调机构,
所述小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包括小铣刀、小铣刀动力头、小铣刀连接杆、第一螺杆、第一导杆以及第一电机,小铣刀用于铣削小直径齿轮段,小铣刀动力头用于驱动小铣刀旋转,小铣刀连接杆的下端与小铣刀动力头连接,上端具有与第一螺杆螺纹配合的螺孔以及与第一导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孔,第一螺杆与第一电机动力联接,第一导杆与第一电机外壳固定连接,当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螺杆转动时,能够通过小铣刀连接杆带动小铣刀在齿轮的轴线方向上运动。
所述大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包括大铣刀、大铣刀动力头、大铣刀连接杆、第二螺杆、第二导杆以及第二电机,大铣刀用于铣削大直径齿轮段,大铣刀动力头用于驱动大铣刀旋转,大铣刀连接杆的下端与大铣刀动力头连接,上端具有与第二螺杆螺纹配合的螺孔以及与第二导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孔,第二螺杆与第二电机动力联接,第二导杆与第二电机外壳固定连接,当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螺杆转动时,能够通过大铣刀连接杆带动大铣刀在齿轮的轴线方向上运动。
组件间角度微调机构用于调整小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的小铣刀相对于大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的大铣刀的角度,并包括:旋转架、转子线圈组件、定子磁体以及固定连接件,旋转架具有圆筒部和法兰连接部,法兰连接部与圆筒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法兰连接部与转子线圈组件固定连接,圆筒部的内侧圆周面与第二电机外壳的外侧圆周面能转动地配合,并且圆筒部的内侧圆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径向向内延伸的圆周凸条,第二电机外壳的外侧圆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圆周凹槽,用于与所述圆周凸条能转动地配合,以对圆筒部进行轴向限位;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圆筒部的外侧圆周面上,位于法兰连接部的右侧;定子磁体的左端与固定连接件的右端固定连接,定子磁体的右端与第二电机的外壳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件的左端与机床主体部件固定连接。
当小直径齿轮段和大直径齿轮段上要铣削的齿间槽具有周向角度差时,转子线圈组件能够通过旋转架带动所述小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相对于所述大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转动,从而补偿所述角度差;当转子线圈组件转动后满足所述角度差的补偿要求后,能够通过施加转子线圈组件与定子磁体之间的保持力矩而使得所述小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与所述大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之间保持相对固定。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将第一组的铣削组建安装在了第二组铣削组件的外壳上,利用可转动安装架和驱动用步进式电机,可以准确调整两组组件之间的相对角度;这样,在加工一段齿轮段的同时,能够加工另外一段齿轮段。而且,由于这种独特的安装组合结构,使得安装结构紧凑,集成度高,便于整体式更换和安装,并且能够便于对普通机床的数字化改造。利用导杆结构,既能够承担整个铣刀头的重量,又能够起到在铣削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而利用旋转架的设置,能够便于电机的安装,同时便于对步进式电机的联接和安装以及更换,并且能够为第一电机提供轴向以及转动方向的固定安装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铣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两个铣削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齿轮铣削机构的使用方法,用于铣削具有两段不同直径和模数的齿轮段的齿轮1,其使用齿轮铣削机构,其中,所述齿轮铣削机构包括:小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2、大直径齿轮段铣削组件3以及组件间角度微调机构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仲辉,未经杨仲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3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