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削加工组件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3894.X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6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志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28 | 分类号: | B23B3/28;B23B5/08;B23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削 加工 组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的切削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车削加工组件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仿形加工是以预先制成的靠模为依据,加工时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触头与靠模工作表面紧密接触,并沿其表面移动,通过仿形机构,使刀具作同步仿形动作,从而在零件毛坯上加工出与靠模相同型面的零件。 仿形加工是对各种零件,特别是模具零件的型腔或型面进行切削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仿形加工有仿形车削、仿形铣削、仿形刨削和仿形磨削等。
但是仿形加工具有缺点。其对于工件的加工形状往往取决于其仿形靠模的形状。而对于弯曲度较大的工件,由于其吃到量变化较大,形状的曲率较大,仅仅依靠靠模的仿形形状是难以达到需要的加工质量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形加工的车削技术方案,其能够满足大曲率、弯曲变化较大的工件的形状加工需要。
一种车削加工组件的使用方法,所述车削加工组件用于车削轴类零件,并包括靠模机构、车刀、车刀纵向行走装置、以及纵向导杆,车刀纵向行走装置用于带动车刀沿着所述纵向导杆纵向运动,并且所述车刀纵向行走装置还允许车刀相对于车刀纵向行走装置和纵向导杆作横向相对运动,车刀纵向行走装置对车刀进行夹持锁定,并且允许更换车刀;所述靠模机构设置有首次加工仿形轮廓、再次加工仿形轮廓以及靠模轮廓配合行走机构,靠模轮廓配合行走机构用于联接在刀具和靠模机构之间,并且包括行走轮以与靠模机构的所述轮廓配合,首次加工仿形轮廓用于在第一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第一横向进给量,所述再次加工仿形轮廓用于在第二道次加工时控制车刀的剩余横向进给量,第一横向进给量与剩余横向进给量之和为总横向进给量,所述总横向进给量能够表征工件的初始形态与最终形态之差;
所述首次加工仿形轮廓和再次加工仿形轮廓对于所述轴类零件车削过程中的横向进给量控制满足下式:
Smax=Sq·(1+E%)
Smin=Sq·(1-E%)
其中,
Zmax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最大的总横向进给量;
Zmin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最小的总横向进给量;
Smax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总横向进给量最大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
Smin表示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总横向进给量最小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
Sq表示第二道次加工时车刀的期望横向进给量;
E%表示在第二道次加工时车刀在所述期望横向进给量Sq的基准之下能够接受的浮动偏差百分比;
S表示在在轴类零件车削的过程中一般位置处的剩余横向进给量;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使用首次加工仿形轮廓对工件进行首次车削加工;
B更换刀具;
C 使用再次加工仿形轮廓对工件进行再次车削加工。
通过上述方案,首先利用第一道次加工,对车削工件的轮廓曲线进行大体加工;对于弯曲程度很大的大曲率工件的加工,与两道次加工时所形成的工件曲面轮廓“曲线平行”(下文将详细说明)相比,本发明的方案充分利用了对于第二道次加工时候的期望进给量的容许偏差+/-E%,在需要大切削量的内凹的工件位置,利用+E%,即在初次加工后,第二道次加工承担较多的切削量;而在凸出部位由于总切削量较小,考虑到切削均衡以及必要的切削量以形成表面精度,利用-E%。在其他位置,利用线性关系而得出剩余横向进给量;这样,利用两个靠模的轮廓形状,对两道次的横向进给量进行了合理分配;避免了第二道次加工形成过多的切削量,同时,也避免了在总切削量较大的位置,第一道次承担大量切削。这样,改善了刀具的受力状况,提高了刀具寿命,同时,由于对曲线轮廓中加工量不一致的情况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平衡,同时也提高了工件的表面质量。通过更换刀具,可以满足再次加工对于轮廓形状以及表面精度的两方面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加工工件时的两道次加工所对应的工件轮廓的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两个靠模在横向进给量上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车削加工组件的靠模机构与刀具的行走机构的配合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志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志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38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