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燃料动力渔业船舶的燃料输配密封模块安全输送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14354.3 申请日: 2014-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4100389A 公开(公告)日: 2014-10-15
发明(设计)人: 李钢 申请(专利权)人: 李钢
主分类号: F02D19/08 分类号: F02D19/08
代理公司: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杜文茹
地址: 300381 天津市***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燃料 动力 渔业 船舶 密封 模块 安全 输送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气体燃料(LNG、CNG、ANG、LPG、H2)和柴油的双燃料动力渔业船舶。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燃料动力渔业船舶的燃料输配密封模块安全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运输业和捕捞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益枯竭的石油和日渐严重的污染己成为制约运输业和捕捞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的严格规定,ECA欧洲的排放控制水域自2015年起对硫化物排放限值将从现在的1%下降至0.1%;从2020年起,全球范围船舶硫化物排放限值将从现在的4.5%下降至0.5%。因此必须尽快开发出低硫低碳的代用燃料和使用此燃料的技术,才能适应国际限时、限排的标准要求。而价格便宜,环境亲和力强,来源丰富的LNG应运而生。近年来油品燃料费的大幅增加,使海运和渔业捕捞已无利可图,船用低硫燃料成本己占到总成本的65%,海运和渔业这两个曾红红火火的产业己呈萎缩现象,同时连带着造船业的订单大幅减少,冶金、矿产需求锐减,致使整个系统陷入恶性循环。竞争激烈,渔业纠纷,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成本升高,法规严酷是21世纪海洋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复杂局面。我国政府为保护民族产业,维持经济稳定,除每年向捕捞渔业划拨200亿左右的燃料补贴费外,还开始向大海投流苗,以加速恢复生态,这些举措无疑起到些许做用,但极大的增加了几百个亿的财政负担。目前各类船用燃油是海洋水体和海上大气污染的成因之一。进入21世纪各类污染和滥捕造成我国沿海水生物急剧减少,目前近海己无鱼虾可捕。由于人类无节制的造碳行为,促成气候变暖,更引发天气变化无常,灾情频发。静心思之,目前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宣示着人类必须改变现在的生活模式和积极探索、开创对大自然充满亲和力的生产方式。我国目前渔业船舶在册保有量为106.56万艘,船舶市场总量在200余万艘左右,占世界船舶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在册大型机动渔船就达69.3万艘,在册渔业船舶总功率1600余万千瓦,年消耗柴油800万吨。我国渔船数量和吨位居世界第一,渔业从业人员居世界第一,捕捞量居世界第一,但我国渔船渔具装备水平和世界水平差距很大,就需要急起猛追。在渔船大宗消耗开支中燃料费己占到65%以上,而价格相对低廉的天然气,以其相对少的污染贡献,辅以相对成熟的内燃机燃烧技术,应用到渔业船舶领域,可将燃料成本降低20%~25%,污染物排放硫减少100%,一氧化碳减少95%,氮氧化物减少85%,悬浮颗粒物减少70%~100%,二氧化碳减少20%~24%,由此可以发现采用LNG无论经济性还是环保性都将对打通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产生重要作用。

LNG(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是一种以液态甲烷为主的燃料,甲烷(CH4);含一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与其他碳氢燃料相比可视为低碳燃料;该燃料在低温-161.5℃条件下制备而成,呈液态,气液比625:1;其温室气气体效应只有煤的1/2,是石油的40%,完全不含硫化物,燃烧后无悬浮颗粒物,是一种新颖的高效、低污染燃料。

CNG(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是一种常温20Mpa高压的压缩态甲烷,该燃料在250kg/Cm2条件下制备而成,呈高压气态,其他条件类似甲烷。

ANG(吸附天然气—Absorbed Natural Gas)是一种常温,3Mpa左右低压的吸附态甲烷,该类天然气由置于容器内的吸附材料吸附而成,靠闪蒸气(BOG)为工作压力注入容器,靠给容器减压或升温释出,是吸附状态下的甲烷。

由于上述天然气主体均为以甲烷为主的燃料,只是存储状态不同,故也可将几者定性为同性异态燃料。

目前采用LNG的单燃料或双燃料内燃机燃烧技术己很成熟,其产品在车辆和分布能源、发电上的应用己被社会广泛接受。

目前渔业船舶尾气、废液、污物排放对内河、海洋水域造成的污染是我国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因此整个社会对治理污染不力的作为,发出了颇多指责;随着相关燃气技术日臻成熟,国家强化低碳环保的产业政策相继推出,本发明提出的技术系统必将会加速被社会认知;尤其当前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限制渔业船舶使用高耗能产品,鼓励使用低能耗环保产品的各类举措纷纷出台,并对先行、先试者辅予的资金支持无疑都会促进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推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钢,未经李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43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