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方位扫描网位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4360.9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2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天;李海森;陈宝伟;魏玉阔;徐超;朱建军;杜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5/88 | 分类号: | G01S15/88;G01S15/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方位 扫描 网位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获取水下鱼群、渔网和水底地形地貌等多种信息的网位仪。
背景技术
在现代渔业捕捞中,仅依靠长期积累的捕捞经验已经严重制约捕捞效率,越来越多的渔业生产作业船上装备了现代化的助渔设备,网位仪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网位仪可以同时获取水下鱼群、渔网和水底地形地貌等多种信息,从而为安全准确的捕捞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国外早期的网位仪是拖在渔船的后面,通过水下的换能器分别探测渔网距离水面和水底的情况,并将探测结果通过水上的探针设备打在记录纸上。这种设备结构复杂,并且由于渔船作业环境恶劣,这种机械记录设备很容易损坏,而且不能实时的记录渔网的状态和渔网内及渔网周围的鱼群的信息,因此以其指导捕捞依然具有盲目性。
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提出,渔业生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渔民严重缺乏现代化的助渔设备,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经验来进行捕捞,因此常常出现我国渔船跟在国外先进渔船后面进行作业的情况。虽然我国也有少量渔船装备了一些助渔设备,但大多都是国外淘汰产品,性能落后,只有极少数渔船装备了国外先进助渔设备,但是这类设备进口和维护的成本太大,而且这些技术都长期被渔业生产发达国家所垄断,不利于我国自己的海洋产业的长远发展。种种事实表明我国渔业生产、保护和渔业资源调查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网位仪设备的强烈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底、效率高、性能稳定的多方位扫描网位仪。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水上显示控制分机(1)、水下分机(2)、换能器阵列组(3)、连接水上分机和水下分机的电缆(17)和(18),其中,水下分机(2)和换能器阵列组(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水上显示控制分机(1)由控制计算机(4)、电源(5)和显示器(6)组成;水下分机(2)由电源变换系统(7)、多通道信号产生系统(8)、多通道发射系统(9)、多通道信号调理系统(10)、信号采集和处理控制系统(11)以及收发切换开关(36)组成;换能器阵列组(3)由向上探测单通道收发合置换能器(12)、向下探测单通道收发合置换能器(13)、向前探测多通道收发合置换能器阵列(14)、圆周探测多通道圆环发射阵列(15)、圆周探测多通道圆环接收阵列(16)组成,其中,控制计算机(4)和显示器(6)电信号连接;控制计算机(4)、电缆(17)与信号采集和处理控制系统(11)相互电信号连接;电源(5)、电缆(18)与电源变换系统(7)依次电信号连接;电源变换系统(7)分别和多通道信号产生系统(8)、多通道发射系统(9)、多通道信号调理系统(10)、信号采集和处理控制系统(11)电信号连接;信号采集和处理控制系统(11)、多通道信号产生系统(8)、多通道发射系统(9)、收发切换开关(36)依次电信号连接;收发切换开关(36)分别和换能器阵列组(3)中的向上探测单通道收发合置换能器(12)、向下探测单通道收发合置换能器(13)、向前探测多通道收发合置换能器阵列(14)相互电信号连接;多通道发射系统(9)和圆周探测多通道圆环发射阵列(15)电信号连接;收发切换开关(36)、多通道信号调理系统(10)、信号采集和处理控制系统(11)依次电信号连接;多通道信号调理系统(10)和圆周探测多通道圆环接收阵列(16)电信号连接。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4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